1.来氟米特(Leflunomide,LEF,爱若华)
来氟米特于2000年在我国上市,该药是一种新型低毒的免疫调节剂,作用于免疫系统并抑制异常的自身免疫反应,防止骨、关节损害。
(1)药理作用:口服来氟米特后迅速代谢为活性代谢产物A771726,通过A771726发挥其免疫调节作用。
①抑制二氢乳清酸脱氢酶,减少活性淋巴细胞的RNA及DNA合成,对静止和增生不活跃的细胞影响较小,故对正常免疫功能抑制作用不大。
②抑制酪氨酸激酶和细胞黏附,抑制抗体的产生和分泌。
③主要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对白细胞及血小板影响较少。
(2)临床应用
①适应证
类风湿关节炎。国内外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证实本药可减缓RA的骨侵袭及关节损坏。国内对371例患者使用LEF后观察,其疗效在12周及24周的有效率分别为86.9%及92.3%,优于MTX及SASP。
系统性红斑性狼疮及狼疮性肾炎。经前瞻性、随机及双盲对照研究已证实经LEF 2~3个月治疗后SLEDAI有显著降低,疗效确定。国内对LEF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研究结果,在应用泼尼松的基础上口服LEF,初治组总有效率达80%,完全缓解率为40%,与环磷酰胺疗效相似(其有效率及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5% 及25%),对复发LN的治疗,LEF同样有效,总有效率达60%,完全缓解率为6.7%。
其他风湿病。包括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性关节炎、幼年性类风湿关节炎、舍格伦综合征、皮肌炎、硬皮病及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均取得一定的疗效。
②使用方法。LEF 20mg/d,顿服(或分2次服),首日40mg,1次或分2次服。病情稳定后可减至10mg/d维持。用药后一般需4周后开始出现疗效,疗程不应<6个月,视病情需要可连续用药1年,甚至2~3年或更长。应坚持长期服药,无耐药性。
(3)不良反应:总体评价LEF副作用较少、较轻且易于控制。耐受性好,在医师指导下可长期安全地服用。
①感染。在治疗中感染的发生率SLE患者较RA为高,感染中以带状疱疹较常见。
②其他较常见副作用。腹泻(5%左右)、脱发(20%~25%)、皮疹(5%左右)、可逆性肝酶升高(5%~10%)、皮肤瘙痒。多数在继续用药、减量或停药后恢复。
(4)注意事项
①出现严重副作用(如频繁腹泻,重度皮疹)应减量或停药,不良反应消失后,可由小剂量开始服用,在医师指导下调节剂量。
②服药前及开始用药后6个月内每月应查血象及肝功能,连续半年如无异常,检查间隔时间可延长,肝功能异常可暂停用药。
③LEF与MTX作用于不同细胞周期,二者合用有协同作用。
④LEF有致畸作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育龄妇女如需服用需采取有效避孕措施,如准备妊娠需先停用LEF至少6个月。
⑤如有必要(如重度不良反应或妊娠需要)可采取考来烯胺或药用炭口服以清除LEF的血药浓度。
2.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骁悉(cellcept)]
为新型免疫抑制药,1995年在美国上市,1997年在中国上市应用于临床。具有高效免疫活性。
(1)药理作用
①为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抑制剂,可抑制从头合成途径,从而抑制淋巴细胞活化。
②对淋巴细胞有高度选择作用,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和抗体生成。
③可显著减少细胞浸润及免疫复合物在肾血管沉积,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逆转血管病变。
④抑制移植排斥反应,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
(2)临床应用
①适应证。弥漫增殖型狼疮肾炎(Ⅳ型LN);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阳性血管炎肾的损害(如Wegner肉芽肿);顽固性、复发性肾病综合征;用于器官或干细胞移植,抑制排斥反应、防治GVHD;其他自身免疫病。
②使用方法:10~30mg/(kg·d),分2次口服,防治排斥反应时剂量宜加大,病情好转减量维持,用药3个月无效停用。
(3)不良反应:肝肾毒性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①胃肠道反应。腹泻(大剂量)、恶心、呕吐等。
②血液学毒性。可有白细胞减少,与剂量相关,个别病例可发生粒细胞缺乏症,骨髓抑制率为2%~3%。
③机会感染。病毒感染尤其是MCV和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多见。曲霉素和肺囊虫感染罕见。
(4)注意事项
①治疗中严密监测药物副作用,定期查血象。
②与糖皮质激素合用可提高疗效。
③可能致畸,妊娠及哺乳期禁用。
3.环孢素(CycloporineA,CsA,山地明,丽珠环明,田可等)
(1)药理作用
①能较强的抑制细胞免疫和胸腺依赖性抗原的体液免疫反应,主要抑制T细胞功能,对B细胞的抑制不明显。
②选择性抑制Th细胞,使Th/Ts比值下降。
③阻断单核细胞合成、释放IL-1,并减少IL-2产生。
(2)临床应用
①适应证
自身免疫病。如RA、SLE、狼疮肾、皮肌炎、银屑病性关节病等,其他如葡萄膜炎、1型糖尿病等。对LN的总体疗效不如CTX冲击疗法。
器官移植。广泛应用于防治排异反应及GVHD。
②使用方法。剂量,3~5mg/(kg·d),分2次服用,维持量2~3mg/(kg·d)。
(3)不良反应。不抑制骨髓,一般不诱发感染,使用较安全。
①肾毒性:常见,为主要毒性反应,与剂量相关,剂量增加可有肾小球滤过率及清除率下降,血肌酐、尿素氮增加,血药浓度>300ng/ml时可引起不可逆性肾小管及肾间质损害。
②肝毒性:常发生在用药早期,与剂量相关,表现为胆汁淤积、高胆红素血症及肝酶增高,停药后改善,且有自限性。
③高血压(发生率50%左右)及高三酰甘油。
④其他:诱发血栓,诱发病毒、真菌感染,诱发肿瘤,还可出现多毛、牙龈增生、震颤、惊厥、胃肠道反应等。
(4)注意事项
①有条件应监测CsA血药浓度,控制在200~300ng/ml为佳。
②用药前测血肌酐值(基础值),用药期间血肌酐值应控制在基础值1.5倍以下,否则应减量或停药。
③定期查肝功,密切观察其他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4.白芍总苷(帕夫林)
白芍总苷是从植物白芍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含芍药苷、羟基芍药苷、芍药花苷、芍药内酯苷及苯甲酰芍药苷等成分,是一种安全的免疫调节剂。
(1)药理作用:白芍总苷可抑制启动体内淋巴细胞活化增殖的信号传导系统,从而产生免疫调节作用,可阻止静止的淋巴细胞继续活化、增殖。
(2)临床作用
①适应证。轻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病活动期的辅助治疗,常与MTX、SASP及糖皮质激素合并用药;病情缓解期的维持用药;暂不宜使用其他免疫抑制剂者,如肝功不良或血细胞减少等,可选用本药。
②使用方法。白芍总苷0.6g(2片),3/d,口服,可长期服用,多数患者服药后1个月起效。
(3)不良反应:较少,无肝、肾毒性,无骨髓抑制作用,无致畸作用,常见副作用为腹泻、食欲缺乏、轻度腹痛。
(4)注意事项:如临床疗效不佳,可与MTX、SASP、LEF、糖皮质激素合用。
5.雷公藤总苷
是从生药雷公藤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具有抑制免疫、抗炎及抗肿瘤作用,是治疗风湿性疾病常用药物。
(1)药理作用
①抗炎作用。抑制外周血单核细胞及滑膜细胞产生的促炎症细胞,使IFN、IL-1、IL-6的生成减少,同时前列腺素E2(PGE2)生成受抑制,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对急性渗出性及慢性增殖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
②免疫抑制作用。具有抑制体液免疫及抑制淋巴细胞转化功能,抑制大鼠异体植皮排斥反应。
③动物实验雷公藤有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
④抗肿瘤作用。抑制DNA、RNA干扰肿瘤细胞增殖。
(2)临床作用
①适应证。类风湿关节炎及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肯定,可消炎、止痛,改善关节功能及降低RF效价,有延缓及控制RA骨侵袭的作用;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狼疮肾炎,病情较重者宜合并使用糖皮质激素;其他风湿病中,对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可作为首选药物,对SS、SV、贝赫切特综合征、盘状红斑、紫癜肾均有明确疗效;其他可用于肾病综合征、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皮肤病(如银屑病、带状疱疹)等,但不适用于急性肾小球肾炎;
②使用方法。雷公藤总苷每次20mg,3/d,口服。作用较快,一般1周内关节肿痛改善,有效率80%以上,病情稳定后可改为每次10mg,3/d,为减少副作用应间隔服用。
(3)不良反应
①生殖系统。长期服用可有月经紊乱及停经(多数在停药后可恢复,少数可引起闭经),男性可出现精子减少或不育。对未婚或婚后尚未生育者不宜长期服用。
②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可有可逆性肝酶升高。
③皮肤黏膜。口角炎、溃疡、脱发、色素沉着、指甲变软等。
④造血系统。可有白细胞、粒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
⑤心血管系统。可有心悸、胸闷、心律不齐等。
(4)注意事项
①定期查血常规,对有血象异常者慎用。
②定期查肝、肾功能,如有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③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老年患者适当减量。
6.正清风痛宁
是从中药青风藤提取的有效成分青藤碱的制剂,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而且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1)药理作用:具有镇痛、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
(2)临床作用
①适应证
类风湿关节炎。经国内多家医院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法的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正清风痛宁对RA的疗效与MTX相似,既能缓解症状又能改善病情。
其他风湿病。对强直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有效。
其他:慢性肾炎。
②使用方法:正清风痛宁片剂,2片,3/d,口服。正清风痛宁注射液,在试用中。
(3)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对胃肠刺激小,长期使用对心、肝、肾生殖系统未见不良反应,无骨髓抑制。不良反应以消化道反应为主,偶有皮疹。
(4)注意事项:单独使用疗效不佳时可合并其他慢作用药物,重症可适当加用糖皮质激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