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医证型分类沿革

中医证型分类沿革

时间:2023-03-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柴瑞霁等[5]辨治高血压病,以虚实为纲,实者责之于肝,虚者责之于肾,分4型治疗。现代医学证实,随着增龄和病程发展,老年期的高血压病与其他年龄段的高血压病病人相比,在临床上有其特点,中医学在这个问题上也有共识。

(一)早期分型特点

根据现行教科书记载和文献检索,原发性高血压病最早的中医辨证分型大约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早期的分型主要是阴阳分证加上脏腑分证,如20世纪70年代后期,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1]对于高血压病的中医分型是以阴阳为总纲,分为阳亢、阴虚阳亢、阴阳两虚和阳虚等4型,而上海中医学院则简明扼要地把本病分为两类4型,即阴虚阳亢(包括阴虚或阳亢偏重两型)和阴阳两虚型(包括阴虚或阳亢偏重)者。

但是,八纲辨证虽简捷,但临床用药还需要落实到脏腑。因此,20世纪80年代初期出版的中医《内科学》[2]教材中,就在八纲辨证基础上结合脏腑辨证,将本病分成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和痰湿壅盛等4型。这个分型方案在1993年卫生部颁布《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被全盘采纳,并在后来的临床报道包括新药研制和保健品开发中广泛应用,这时并未涉及到血瘀的分型。

其后,各地学者根据个人对高血压病的中医病因、病位、病机的理解和临床经验,对本病在八纲与脏腑辨证基础上的分型提出了许多不同观点,并各有侧重。如江西中医学院认为高血压病的病位在肝、肾、心三脏,故以脏腑为纲,将本病分为肝风型、肝火型、肝肾阴虚型和心肾两虚等4型[3];也有人[4]认为,高血压病症状多属中医心系病证,因此将本病分为心火亢盛、(心)阴虚火旺、心肾不交、痰火扰心及心阳不足等5型进行辨证。柴瑞霁等[5]辨治高血压病,以虚实为纲,实者责之于肝,虚者责之于肾,分4型治疗。傅世垣[6]主编的高校教材《中医康复学》中将高血压病分成阴虚阳亢、肝肾阴虚和阴阳两虚证3型,明确其病位在肝肾两脏,病性以虚为本。

(二)老年高血压病的辨证分型

现代医学证实,随着增龄和病程发展,老年期的高血压病与其他年龄段的高血压病病人相比,在临床上有其特点,中医学在这个问题上也有共识。这突出体现在教科书的编写上,如20世纪90年代初期张贤媛[7]主编的《中医老年病学》将本病分成风阳上亢、痰火化风、血络痹阻、阴虚阳亢和阴阳两虚证5型,与一般的《内科学》讲义比较,增加了血络痹阻和痰火化风证型。20世纪初,周文泉[8]主编的《实用中医老年病学》中将本病分为肝阳上亢、肝肾阴虚、脾虚浊阻、冲任失调和阴阳失和等5型。其后,田金洲,李曰庆[9]主编的《中医老年病学》将本病分为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痰湿壅盛、瘀血阻络、肝肾阴虚和阴阳两虚等6型,与张贤媛分法相比,一是将阴虚阳亢拆成肝阳上亢和肝肾阴虚两个证型,二是增加了瘀血阻络证型,这可能受到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病认知的影响。

(三)综合分型

此外,还有很多分型方案,一般情况下,以分成3~6型者居多。如陆兴权[10]将高血压病分成肝经热盛、阴虚阳亢和肝肾阴虚3型;程广书[11]等将原发性高血压病根据中医辨证分成肝肾阴亏型、阴虚阳亢型、肝火亢盛型和气虚血瘀型4类;刘力[12]等将顽固性高血压病分成肝阳偏亢、肝肾阴亏、阴阳两虚、痰湿内盛和瘀血阻络5类;黎秋明[13]则分为肝阳亢盛、肝火旺盛、水不涵木、心肾阴虚、气阴两虚和阳虚6型。但也有分型较多者,如王星田[14]将高血压病的临床诊治分为10型,并提出主治方剂,如肝气郁结证以柴胡疏肝散主治;脉络瘀阻证以通窍活血汤主治;肝胆火旺证以龙胆泻肝汤主治;心脾两虚证以归脾汤主治;阳虚水泛证以真武汤主治;气阴两虚证以四君子汤合二至丸主治;肝阳上亢证以天麻钩藤饮主治;阴虚阳亢证以杞菊地黄丸主治;痰瘀互结证以半夏天麻白术汤加丹参、川芎主治;阴阳两虚证以金匮肾气丸加女贞子主治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