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本病的分型,由于各家临床实践经验不同,辨证分型方法不一,因此存在分型看似过于杂乱而各行其是的状况。如古炽明[15]等根据1980-2002年,有关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5027例病案、总计120篇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高血压病的临床证型有28个之多,但最常见的只有5~8种,依次为阴虚阳亢证、肝肾阴虚证、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气阴两虚证、瘀血阻络证和肝风上扰证。诸证型中又以阴虚阳亢和肝肾阴虚者占了“半壁江山”,如阴虚阳亢为1 899例,占总数的37.78%,为数最多;肝肾阴虚型次之,为809例,占总数的16.09%;两者相加,占总病例数的53.87%。如果再加上肝火亢盛型(790例,占15.72%)和痰湿壅盛型(644例,占12.82%)2型,前4个证型就占了高血压病辨证分型的八成以上(82.41%)。值得注意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各类教材中占有相当地位以及不少论著[16]着墨颇多的瘀血阻络型(116例,占2.32%)和肝风上扰型(116例,占2.32%)仅排在7、8位,两者相加的比例不超过5%。这个统计结果与1980年出版的中医《内科学》教材以及1993年卫生部的《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所规定的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和痰湿壅盛等4种证型大体相当,惟排列顺序有变化而已。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发病包括中医分型也有城乡差别。程文江[17]等通过对602例高血压病中医证候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城市高血压病病人里中医辨证属痰湿中阻型者明显多于农村(χ2=7.03,P <0.01),而肝肾阴虚和阴虚阳亢型则少于农村(χ2=7.26,P<0.01)。提示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如营养不均衡、体力劳动少等是痰湿中阻的主要原因,应重视非药物干预在高血压病防治中的作用。
综合学者们的意见,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高血压病的根本在于阴阳失调,病之标才是风、火、痰、瘀。综观各地采用的治法,多数系从中医阴阳学说出发,主要是纠正阴虚阳亢、肝阳化热和阴阳两虚。多数学者主张,肝火亢盛型治以清热平肝,以龙胆泻肝汤为主方,随证化裁;阴虚阳亢型治以育阴潜阳,以天麻钩藤汤为主方,随证加减;肝肾阴虚型治以补肝益肾,以杞菊地黄丸为代表方;阴阳两虚型治以滋阴助阳,以地黄饮子为代表方;阳虚型则治以肾气丸加减,兼内风者则加入潜降息风药,兼血瘀者则加入活血通络药,兼痰浊者则加入化痰利气药等。
笔者认为,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规范化工作,除了专家意见和个体经验外,更有赖于大样本的临床调查研究数据和统计分析,还必须借鉴中医证型的客观化研究包括微观研究成果,才会有较大的突破,这是中医现代化研究必须要进行的工作,也是今后高血压病中医治疗的努力与发展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