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瘀血
临床研究发现,血瘀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液黏度明显增高,凝血指标上升,纤溶指标显著下降,脂质过氧化物明显增多[36]。临床也有报道对老年高血压病在辨证论治基础上,适当加入活血化瘀药物疗效增强者[37]。
郑峰[16]等为了探讨高血压病中医各证型与血瘀证的关系,对70例Ⅱ期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再分别统计血瘀证与非血瘀证在各中医证型中的分布频率。结果显示,高血压病Ⅱ期各型中合并瘀血证的构成排行,依次为阴虚阳亢证(40%)、痰湿壅盛(30%)、阴阳两虚(18.6%)、肝火亢盛(11.4%)。中医证型分布频率,在瘀血证组阴虚阳亢证和痰湿壅盛证显著高于肝火亢盛证和阴阳两虚证(P<0.01);在非瘀血证组痰湿壅盛证最少,显著低于阴虚阳亢证(P<0.05)。血瘀证在痰湿壅盛组中分布频率显著高于肝火亢盛证和阴阳两虚组(P <0.01),在肝火亢盛组中显著低于阴虚阳亢、痰湿壅盛组(P<0.05,P<0.01),非血瘀证在肝火亢盛组中显著高于阴虚阳亢、痰湿壅盛组(P均<0.01),在痰湿壅盛组中显著低于阴阳两虚、肝火亢盛组(P<0.05,P<0.01)。说明血瘀证在高血压病中有普遍性,所有证型中以痰湿壅盛证与血瘀证关系最为密切。
(二)痰浊
张玲端[38]等发现,原发性高血压病凡兼有水泛证、痰浊上扰时,血浆中醛固酮和血浆ANF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因而认为当血浆ANF和醛固酮同时增高且呈正相关时,可作为诊断中医证候兼水泛证的指标。方永奇[39]等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研究567例心脑血管病痰证的患病情况,结果痰证占262例。痰证患者年龄大于非痰证患者,且痰证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步上升;痰证中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痰证多发生于夏季而少发生于冬季;肥胖、吸烟、嗜酒是痰证的易患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