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块(尤其是关节面骨折块)的移位程度,是骨折的重要特征之一。准确判断关节面骨折块移位和(或)成角的大小,对骨折治疗有重要的意义:①它是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指标;②它是某些骨折分类系统的分类依据(如Neer肱骨近端骨折分类);③它是判断骨折经处理后治疗质量的标准。
许多研究发现,不同的观察者在X线片上进行测量的结果并不一致,这也可能是导致分类差异的原因之一。2000年,Martin等报道5位创伤骨科医师在56套胫骨平台骨折的X线片上,测量关节面的最大塌陷值和胫骨髁的最大增宽值,其中38例同时有CT片帮助测量。结果发现,所测得的关节面最大塌陷范围为35mm,关节面最大塌陷值的95%公差极限(tolerence limits)为±12mm,胫骨髁最大增宽值的95%公差极限为±9mm。作者认为,看起来似乎简单的X线片数值测量,也有很大的不可预测性。2002年,Marsh等报道对桡骨远端骨折已愈合的患者测量其关节面平整度,结果发现,所测得的关节面不平整范围为4mm,关节面不平整的公差极限为±3mm。由此可以看出,临床常规以X线片评价关节面是否平整,有很大的观察者间差异性。
CT扫描能够增加对关节面骨折块移位测量的可靠性。1997年,Cole等报道在桡骨远端骨折,用X线片和CT片测量骨折间隙或台阶,结果发现两者有1/3的测量数值不同。2000年,Moed等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中,对59例X线片评定为解剖复位的患者进行CT扫描,结果发现46例有大于2mm的台阶或间隙。2002年,Borrelli等以尸体标本的髋关节骨折做实验,在已知实际骨折台阶的情况下,再进行X线摄片和CT扫描,结果发现CT扫描的测量数值较X线片更为准确且符合率高。
CT三维重建图像虽然能够更好地提供骨折块之间的病理解剖关系,但Sally等(1997)的研究发现,这一技术仍不能提高肱骨近端骨折分型的符合率,这是因为区分“骨折部分”和判断骨折的“移位和成角”的测量标准,在具体的读片时难以掌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