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法国放射科医生Destot将胫骨远侧干骺端的外形描述为“类似药师的研棒”(like a pharmacist’s pestle),并首先使用了法文“pilon(杵)”描述这一部位的骨折。1950年,法国医生Bonin报道胫骨远端关节面横行骨折时,使用了“plafond”一词,意指胫骨远端穹窿部关节面类似“天花板”(ceiling)。
关于“pilon骨折”的含义,1999年,Bartlett解释为“累及上关节面的干骺端骨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嵌压”。pilon骨折是轴向暴力作用的结果,其损伤有4个特征:①胫骨远端关节面和干骺端粉碎;②关节面压缩塌陷;③距骨向近端移位;④严重软组织损伤。
pilon骨折的分类方法众多,主要包括Lauge-Hansen踝部骨折分类(旋前背屈的垂直压缩型损伤)(1953),法国Gay-Evrard分类(1963),Ruedi-Allgower分类(1969),Kellam-Waddell分类(按伤力分类为旋转型和轴向压缩型,1979),Maale-Seligson分类(1984),Mast-Spiegel分类(1984),Ovadia-Beals分类(1986),以及AO/OTA分类。
1.胫骨穹窿骨折的Ruedi-Allgower分类 1969年,Ruedi和Allgower依据胫骨远端关节面的粉碎程度和移位程度,将pilon骨折分为3型(表3-90,图3-102),其损伤严重程度和治疗的复杂程度是递增的。以后的临床研究也证明这一分类对治疗结局有预测作用。
表3-90 胫骨穹窿骨折的Ruedi-Allgower分类
图3-102 胫骨穹窿骨折的Ruedi-Allgower分类
2.对Ruedi分类的改良 Ruedi-Allgower分类是临床上久经考验的pilon骨折分类法。许多研究者为了包含更多的涉及胫骨远端负重关节面的骨折类型,对Ruedi分类法进行了改良(表3-91)。
表3-91 胫骨穹窿骨折Ruedi分类以后的改良方法
1984年,Maale-Seligson提出了改良分类,将涉及负重关节面的胫骨远端螺旋形骨折单列为一型(图3-103)。
图3-103 胫骨穹窿骨折的Maale-Seligson改良分类
1984年,Mast-Spiegel提出了改良,其分类中包含了部分旋转力量的骨折(图3-104)。
1986年,Ovadia-Beals提出了改良的细化分类,即将Ruedi分类的第Ⅱ型按骨折的特征予以细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