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简称室速,指发生于希氏束分叉以下的一组快速性心律失常,频率≥100/min,自发的至少连续3个、心电程序刺激至少6个室性搏动。
【病史】
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大多数有器质性心脏病(占90%~95%),如严重高血压、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等;或由于缺氧、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低镁血症);并可由药物过量如洋地黄、抗心律失常药、交感胺类及三环类抗抑郁药等引起;此外,心脏插管术、心血管造影术、心脏手术过程中亦可出现短阵室速。极少数室速可为良性、特发性,或见于家族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患者。
【临床表现】
1.症状 阵发性发作,突然发生、突然消失,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室速发生的频率和持续时间以及患者是否存在心肌病和心功能不全状态。轻者可以没有症状,重者症状严重,预后不佳。非器质性心脏病者室速发作大多短暂,症状也较轻,可自行恢复,用药效果好;器质性心脏病并发室速者症状严重,常见心悸、低血压、全身乏力、眩晕和晕厥、休克,也可出现急性肺水肿、呼吸困难、心绞痛、心肌梗死和脑供血不足症状,严重者发展为心室扑动、心室颤动、阿-斯综合征而猝死。
2.体征
(1)发作时可见颈静脉搏动强弱不等,心尖区第1心音的强度和血压、脉搏不一致,心率70~300/min,一般在100~200/min,节律大致规则,也可轻微不齐,扭转性室速则心律绝对不齐。
(2)应用压迫颈动脉窦或其他兴奋迷走神经的方法对心率无影响,此点可用以与室上速鉴别。
阵发性室速为严重的心律失常,需在短时间内予以控制,否则可导致休克、心力衰竭或心室纤颤,造成严重后果。
【辅助检查】
心电图检查见3个以上连续而快速的室性期前收缩,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0.12s,P波频率慢于QRS频率,P与QRS无固定关系,可见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
【治疗】
主要用于期前收缩型的治疗。
1.心脏电复律 室速伴下列情况者需立即做电复律治疗:①休克或严重低血压。②心绞痛、心肌梗死。③晕厥、脑供血障碍。④心力衰竭。⑤经利多卡因等药物治疗无效。洋地黄中毒者不宜行电复律,但必需时,可在利多卡因或苯妥英钠治疗后试用低能量电复律。
2.药物治疗
(1)利多卡因:首剂50mg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如无效,则5~10min后可重复,共2~3次,见效后用1~4mg/min,静脉滴注。
(2)普罗帕酮1mg/kg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半小时后可重复,注意观察有无心动过缓及传导阻滞。
(3)美西律100~200mg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10min),然后1~2mg/min,静脉滴注。
(4)普鲁卡因胺50~100mg稀释后,静脉注射>5min,可重复,总量不大于1g,然后可用1~4mg/min,静脉滴注,同时监测血压、心电图改变。如血压下降较快,则滴注速度应减慢,当血压下降至12.0kPa(90mmHg)以下时,则停药或加用升压药。
(5)胺碘酮5~10mg/kg,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也可将300mg胺碘酮溶于葡萄糖溶液中,在30min内静脉滴注,注射时注意观察血压下降及心动过速。
(6)苯妥英钠250mg溶于注射用水20ml中,缓慢静脉注射(5~10min),必要时10min后再注射100mg,直至心律纠正或总量达500~600mg为止。该药对洋地黄中毒引起者效果较好。
(7)室速伴休克时可用升压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阿拉明)、去甲肾上腺素等。
3.其他治疗 如预防性起搏治疗,安装自动心脏除颤器,心室射频消融以及心外科手术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