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病毒引起的心肌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称为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心肌组织学改变常为非特异性。有时可累及心包或心内膜而并发心包炎或心内膜炎。目前已知有许多种病毒能引起本病,以呼吸道和肠道感染中的微小核糖核酸病毒最常见。柯萨奇、艾柯、流感、腮腺炎、风疹和腺病毒等病毒为主要病原。病毒可直接、亦可通过毒素作用侵犯心肌。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也被认为是心肌损害的重要因素。病毒性心肌炎可见于各年龄组,正常成人可能的发病率为5%,儿童更高,为儿童和健康青年猝死的重要原因。
【病史】
1.病史 发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和腹泻等肠道感染的症状。
2.无心脏病史健康者 在近期病毒感染后突然出现与发热不成比例的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各种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及传导阻滞,不能解释的心脏增大或充血性心力衰竭。
【临床表现】
1.症状 临床上病毒性心肌炎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前者多持续7~14d,致病病毒易从心脏分离出现,后者不论其为良性或恶性感染其致病病毒均不能分离出来。病情轻重相差悬殊,取决于病毒毒力强度及患者年龄。成年人一般多患良性病毒所引起的局限、微小和散在的间质性心肌炎,可无症状或仅有头晕、乏力、心悸和胸闷等表现。若有心包炎或心肌损伤引起心排血量降低,则发生相对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时,可表现为胸部不适及心前区疼痛。重者可因心肌病变弥漫而呈暴发型心肌炎,来势凶险,中毒症状明显,可因致命性心力衰竭而在数日内死亡,亦可因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并发阿-斯综合征或猝死。婴儿特别新生儿易患恶性柯萨奇病毒B组所引起的心肌炎,多数发病急骤,病情险恶而表现为高热、发绀、呼吸窘迫,心脏增大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严重症状,常死于急性期。
2.体征 触诊和叩诊可示心脏扩大;听诊常示与体温不成比例的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可伴心律失常(如频发期前收缩、心房颤动等)、心包摩擦音,第1心音减弱,出现第3或第4心音。有时可闻及相对性二尖瓣或三尖瓣关闭不全所致的收缩早期反流性杂音。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①白细胞数升高、血沉增快、血清心肌酶CK、CKMB、AST及LDH增高。②恢复期血清(距首次抽血2~3周)较早期血清中柯萨奇病毒或其他病毒的中和抗体效价升高≥4倍,或1次抗体效价≥1∶640者为阳性。③有条件的可从粪便和咽拭子中分离出病毒。
2.心电图 ST段水平或下斜形压低(>0.5mV有意义)或ST段抬高,T波倒置及异常Q波。频发房性期前收缩或室性期前收缩,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第一至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等。
3.X线 可见心脏扩大,重者可有肺淤血。
4.超声心动图 轻者无改变,重者可有室壁运动减弱,射血分数下降,心包积液。
【鉴别诊断】
1.风湿性心肌炎 心脏听诊有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病变引起的杂音。有心脏外表现,如环形红斑、游走性关节疼痛,咽拭子培养及抗链球菌溶血素“O”检查提示有乙型链球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若无明显心脏增大者,通常不能闻及杂音,故心脏大而无杂音者,往往可除外风湿性病因。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发病年龄较大,病程发展较慢,常伴有易患因素。病史、体征、心电图、负荷心电图,血清酶和冠状动脉造影可资鉴别。
3.非病毒性心肌炎 有引起心肌炎相应的各种疾病或因素的特殊表现,如白喉、伤寒、大叶性肺炎、尿毒症以及心脏区域过度放射性辐射引起的心肌炎等。
【治疗】
(一)一般治疗
目前对病毒,特别是对主要病原的柯萨奇、艾柯病毒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因此,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常为对症性。
(二)药物治疗
1.改善心肌代谢 泛癸利酮(辅酶Q10)20~60mg,1/d;维生素C 200mg,3/d或1 000mg/d静脉滴注;辅酶A 100~200U肌内注射,1/d或200U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200ml中静脉滴注,1/d;肌苷200mg,2~3/d;三磷腺苷10~20mg肌内注射,2~3/d。
2.治疗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心肌炎对洋地黄较敏感,应用时要谨慎,剂量宜小。
3.肾上腺皮质激素 一般不用,但在严重心力衰竭和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短期应用可能有利于炎症和水肿的消除,一般用3d。可用氢化可的松200~300mg静脉滴注,1/d或地塞米松,10~20mg/d,静脉注射。
4.中药黄芪注射液 有调节免疫失控,改善心肌功能的作用,可使用。
5.防治注意事项
(1)预防病毒性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易感者可接种各种活疫苗或注射较大量丙种球蛋白进行预防。对已患病毒感染早期的患者,应及时休息和有效治疗。对免疫功能不足者,应用提高免疫功能的药物,亦可试用诸如黄芪、灵芝等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中药。
(2)休息是治疗的基础。缺氧、运动可增加病毒对心肌的损伤。一般应卧床休息到体温下降至正常后3~4周。若有提示心肌坏死的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或CK、CK-MB的升高,或者出现心绞痛、心包病变和严重心律失常,则应卧床休息3个月以上。心脏增大者休息时间还要延长,待心电图和X线检查恢复正常,然后再逐渐起床活动。
(3)患者应避免妊娠、较剧烈运动、饮酒及其他增加心脏负荷的有害因素。
(4)对遗留有慢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者,可考虑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