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为老年人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是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短暂剧烈性疼痛。
【病因】
不明原因的三叉神经痛为原发性神经痛,其发作时间短暂,反复发作,查不到任何神经体征,找不到明确病因。但近来因显微血管减压术的开展,查明三叉神经痛为邻近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使神经纤维受挤压,逐渐发生脱髓鞘改变,从而引起相邻神经纤维之间短路所致。
【临床表现】
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成年人及老年人,40岁以上者占70%~80%,60岁以上者约占20%。
1.典型发作 疼痛发作常无预兆,为骤然发生的闪电式、短暂剧烈性疼痛,呈烧灼样、针刺样或撕裂样剧烈跳痛。发作时患者常用力搓面部,或用手掌、毛巾紧按面部,以减轻疼痛。可伴面部发红、结膜充血、流泪、流涎等症状。发作持续数秒至2min即骤然停止,间歇期正常。
病程呈周期性发作,每次发作期可持续数周至数月。一般在春季及冬季容易发作。
2.触发点 在病侧三叉神经分布某处,如上下唇、鼻翼、口角、门齿、犬齿、齿根、颊和舌等,特别敏感,稍加触动即可引起疼痛发作,这些区域称为“触发点”。患者常不敢进食、大声说话及洗脸,惟恐引起发作。
3.体征 患者因怕疼痛不敢洗脸、剃须、刷牙、进食,故面部及口腔卫生很差,全身营养不良,面色憔悴,精神抑郁,情绪低落。
有些慢性患者,可产生面部营养障碍,如皮肤粗糙,眉毛脱落,角膜水肿、浑浊,麻痹性角膜炎,虹膜脱出,白内障,甚至咀嚼肌萎缩等。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诊断】
三叉神经痛可根据疼痛发作部位、性质、触发点的存在,检查时极少阳性体征等情况确诊,注意与下列疾病鉴别。
1.牙痛 牙痛为持续性,多局限于齿龈部,不因外来因素而加剧或诱发。
2.三叉神经炎 可因流感、上颌窦炎、额窦炎等引起,其所致疼痛呈持续性,压迫神经分支所在处疼痛加剧。检查三叉神经区感觉减退或过敏,有时可伴有运动支功能障碍。
3.舌咽神经痛 疼痛部位在舌根、软腭、扁桃体、咽部及外耳道等处。常在进食、吞咽、说话时诱发。扁桃体可有压痛。用4%可卡因或1%丁卡因喷涂于咽部、扁桃体及舌根部,如能止痛即可确诊,此可与三叉神经痛鉴别。
【治疗】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有如下几种。
1.药物治疗
(1)苯妥英钠:有人认为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周围性癫样放电,苯妥英钠对突触传导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也可能提高了疼痛阈。用法:0.1g,口服,3/d。最大剂量400mg/d。
(2)卡马西平:作用于网状结构-丘脑系统,可抑制三叉神经系统的病理性多神经元反射。卡马西平100mg,3/d,每日增加100mg,直到疼痛停止。最大剂量为1 000~1 200mg/d。
(3)七叶莲:为木通科野木瓜属(又名假荔枝)的一种草药,止痛疗效达60%左右。用法每次0.4g,口服,4/d;或4ml肌内注射,2~3/d。有时与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合用可提高疗效。
2.封闭治疗 以往用乙醇、热水、甘油于三叉神经分支或半月节上注射,使之破坏,以阻断其传导作用。
封闭疗法的指征为①服药治疗无效者;②拒绝手术者;③身体健康情况不适合手术,如高龄、高血压或患有其他严重疾病者;④临床表现不典型者鉴别诊断,可做普鲁卡因封闭与其他面部疼痛情况鉴别。
3.经皮半月节后射频电凝疗法 在X线监视下或在CT导向下将射频电极针经皮插入三叉神经节,通电加热至65~75℃,维持1min。此温度可选择性破坏半月节后无髓鞘纤维,保留有髓鞘纤维,疗效达90%以上,适用于老年患者,不能耐受手术者。
4.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大致分为4种。
(1)周围支切除及抽除术。
(2)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除术。
(3)三叉神经脊束切断术。
(4)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