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脊髓空洞的检查方法

脊髓空洞的检查方法

时间:2023-03-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脊髓空洞症起病缓慢,发病年龄通常在20~30岁,患者常因手部烧灼或刺、切割伤后发现痛、温觉的缺损,随后痛、温觉丧失的范围逐渐扩大至双侧上肢及胸、背部。3.放射性核素治疗 对病程较短者,给予脊髓病变放射性核素治疗和131碘口服治疗,部分患者可获得一定疗效。4.外科治疗 部分患者可采用颅后凹、颅颈交界切开减压术,脊髓空洞切开、分流,脊髓空洞上口填塞术等外科方法治疗。

【临床表现】

脊髓空洞症起病缓慢,发病年龄通常在20~30岁,患者常因手部烧灼或刺、切割伤后发现痛、温觉的缺损,随后痛、温觉丧失的范围逐渐扩大至双侧上肢及胸、背部。

【检查】

1.体检 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即痛、温觉丧失而触觉及深感觉完整或相对正常,呈“短上衣样”分布,病变水平可有肌肉萎缩和无力,后期空洞水平以下可出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等锥体束征,以及夏科(Charcot)关节、莫旺(Mervan)综合征、霍纳(Horner)综合征,部分患者有脊柱侧凸、弓形足等畸形。

2.辅助检查

(1)头颅X线平片可发现扁平颅底及颅底凹陷,骨骼X线检查可能发现夏科关节及其他骨骼畸形。

(2)头颅CT检查:可能发现脑积水。

(3)MRI检查:可清楚显示脊髓空洞的部位、形态、长度范围,颅底凹陷征象和小脑扁桃体下移。

【诊断标准】

1.慢性进行性肢体痛、温觉丧失者可初步诊断。

2上述(1)及体检发现节段性分布的分离性感觉障碍,即痛、温觉丧失而触觉及深感觉完整者基本可明确诊断。

3.上述(1)、(2)及MRI显示脊髓空洞信号者可确定诊断。

【治疗】

1.一般治疗

(1)保持乐观情绪,避免过于紧张和焦虑。

(2)加强自我保护,防止外伤、烫伤。

(3)物理治疗,防止关节挛缩。

2.药物治疗 口服B族维生素及其他神经营养药。

3.放射性核素治疗 对病程较短者,给予脊髓病变放射性核素治疗和131碘口服治疗,部分患者可获得一定疗效。

4.外科治疗 部分患者可采用颅后凹、颅颈交界切开减压术,脊髓空洞切开、分流,脊髓空洞上口填塞术等外科方法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