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亚急性或隐匿起病,发热、头痛、呕吐、颈强直,精神异常。重症可有癫发作及意识障碍,出现脑膜刺激征,视盘水肿,可伴有肢体瘫痪。常合并第Ⅱ、Ⅲ、Ⅳ、Ⅶ、Ⅷ对脑神经损害体征。
2.检查
(1)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色清或微混,白细胞计数升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中度升高,糖、氯化物降低,脑脊液沉渣墨汁涂片或细菌培养可发现隐球菌。
(2)特异性抗体和特异性抗原(隐球菌多糖荚膜抗原)测定阳性。
(3)头颅CT检查可见脑实质损害及脑室扩大。
【治疗】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加强营养;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维持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防止其他菌群感染。
2.抗隐球菌治疗
(1)氟康唑:首剂400mg/d,静脉滴注,随后200~400mg/d,疗程8~12周,维持量为50~100mg/d,总疗程6~12个月。
(2)伊曲康唑:200mg,2/d,餐后服用,疗程3~12个月。维持量200mg/d。
(3)两性霉素B:成人开始剂量为1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维持时间6h以上,若无明显不良反应则增加5mg,一般达30~40mg/d即可,疗程总量3~4g。重症可用两性霉素B 0.25mg加地塞米松2~5mg鞘内注射,用脑脊液稀释后缓慢注入。最大剂量可用至1mg,2/周,总量20mg,4周为1个疗程。
(4)氟胞嘧啶:5~10g/d,1个疗程3个月以上。
(5)其他:白介素-2、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生白能)可防止隐球菌扩散。
3.对症治疗
(1)降颅压:可用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2~3/d,或其他脱水药,甘油果糖500ml,静脉滴注,1/d,或呋塞米、白蛋白交替使用,必要时行脑室外引流。
(2)有癫发作者,可选用苯妥英钠0.1~0.2g,3/d,或卡马西平0.1~0.2g,3/d。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