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进性肾小球肾炎(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RPGN)是指短期内在肾炎综合征(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基础上,出现少尿或无尿,肾功能急骤性进展,短期内达到尿毒症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由于肾活检中光学显微镜检查50%以上的肾小球有新月体形成,故又称为新月体性肾炎。免疫组织病理检查分为Ⅰ~Ⅲ型:①Ⅰ型,抗GBM(肾小球基底膜)抗体阳性,早期IgG及补体C3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呈典型的线条样沉积,病变严重者可见间断细颗粒样沉积,后期仅见补体C3呈细颗粒样沉积。②Ⅱ型,IgG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呈颗粒样沉积,而无抗GBM抗体和ANCA(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③Ⅲ型,少或无免疫沉积,ANCA阴性。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在急性肾炎综合征基础上,出现少尿、肾功能迅速恶化等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
2.Ⅰ型血清抗GBM抗体阳性,Ⅲ型ANCA阳性。大多数患者有贫血。此外常有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阳性、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清补体C 3多正常。
3.肾活组织检查:确诊有赖肾活组织检查,其中光学显微镜检查50%以上的肾小球有大新月体形成。
【治疗】
RPGN进展快,应早期诊断,及时强化免疫抑制治疗。
1.甲泼尼龙冲击疗法(pluse methylprednisolone therapy,MP) 甲泼尼龙静脉滴注,每次10~15mg/kg(一般500~1 000mg),每日或隔日1次,共3次。必要时根据病情加用1~2个疗程。接着应用泼尼松1mg/(kg·d)(40~60mg/d)口服,数周后逐渐减量。对Ⅱ、Ⅲ型疗效较好。应用此疗法时应密切观察患者,常见不良反应有水钠潴留、高血压、血糖增高及消化道出血、感染等。
2.细胞毒药物 临床上常采用环磷酰胺,其他尚包括硫唑嘌呤和霉酚酸酯(骁悉)等。常用包括细胞毒药物在内的四联疗法:泼尼松2mg/kg+环磷酰胺2mg/kg+双嘧达莫4~6mg/kg,分次口服,肝素125U/kg静脉滴注,1/8h,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1倍,连用7~10d,然后改用华法林口服,四联疗法治疗至少4周。
3.血浆置换 强化血浆置换指每日或隔日应用新鲜血浆或5%白蛋白将患者血浆置换出2~4L。但在患者出现无尿、血肌酐>600μmol/L,肾活检中85%肾小球有大新月体时不宜使用,除非患者出现肺大出血时用于挽救生命。其不良反应主要有感染、出血、溶血及血液传染病等。应视病情,结合患者经济条件加以应用。
4.其他 对于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的治疗原则参见第6章第十四节。病情平稳半年后可考虑肾移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