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所致的肾损害主要表现为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而恶性高血压所致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现已很少见。故一般高血压性肾损害是指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
【诊断要点】
1.临床诊断
(1)必需条件:①原发性高血压。②高血压发病早于肾损害,出现蛋白尿前一般有5年以上的持续性高血压,血压一般>150/100mmHg (20.0/13.3kPa)。③肾小管功能损害先于肾小球功能损害,早期表现为夜尿增多、尿渗透压降低,蛋白尿不明显,表现为尿微量白蛋白、尿NAG酶及尿β2-微球蛋白排出增多,肾性贫血轻。④后期有持续性蛋白尿,一般为轻至中度(+~),镜检有形成分少。⑤有视网膜动脉硬化或动脉硬化性视网膜改变。⑥除外各种原发性及继发性肾疾病。
(2)辅助条件:主要是指高血压性肾外损伤表现。①年龄40~50岁。②有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冠心病和心力衰竭。③有脑动脉硬化或脑血管意外史。④血尿酸升高。⑤病程进展缓慢。
2.病理诊断 肾小动脉硬化程度与肾小球、肾小管和肾间质缺血纤维化病变程度一致,符合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改变。
3.影像学检查 临床诊断不易肯定,对于长期高血压者,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有助于诊断。其可发现肾内动脉变细、管腔显影模糊(Ⅰ度);有的明显扭曲,偶见充盈缺损(Ⅱ度);严重者病变更广泛,充盈缺损和血管扭曲更明显,皮质血管床丧失达25%(Ⅲ度);有的皮质血管阴影几乎完全消失,少数显影的血管亦可见许多充盈缺损(Ⅳ度)。肾血管损害程度与高血压严重程度相关,亦与肾功能减退平行。
【治疗】
高血压性肾损害的治疗目的主要是有效的降低全身系统血压、改善肾单位局部血流动力学及延缓肾损害,同时积极治疗伴随高血压的高尿酸血症、高血糖等对肾功能损害的其他不利因素,最终达到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
(1)降压机制:①抑制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AngⅡ)。②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及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③抑制激肽酶对激肽的降解,增加前列腺素的合成。
(2)对肾的保护作用:①改善肾血流动力学。②降低蛋白尿。③抑制ECM沉积,延缓肾小球硬化。④维持肾脏调节水钠平衡的功能。⑤改善胰岛素敏感性。⑥改善脂代谢异常。⑦恢复非调节型高血压患者肾血管的反应性。
2.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药(AT1RA) 通过阻断AngⅡ的作用而抑制RAS。其对高血压状态下肾的保护作用包括:
(1)改善肾血流动力学。
(2)降低蛋白尿。
(3)抑制ECM合成。
(4)抑制系膜细胞增生。
在双侧肾动脉狭窄及肾功能中度肾损害时(SCr>225μmol/L)时禁用ACEI及ATRA,而在使用这两类降压药物时,若短期内SCr升高>50%时,则应停药观察,以免使肾功能进一步恶化。
3.钙通道拮抗药(CCB) 通过抑制细胞膜钙通道,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减少外周血管阻力,使血压下降。钙通道拮抗药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类高血压与冠心病的治疗。钙通道拮抗药对盐敏感型高血压作用更明显,包括老年、肥胖及糖尿病者,对低血浆肾素活性者效果也很好。不良反应为头痛、面色潮红及心悸,对慢性心力衰竭者应慎用钙通道拮抗药。
4.钙通道拮抗药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的联合用药 高血压的肾损害患者联合应用上述两种药物,发现其减少肾硬化及延缓肾衰竭进展较单用任何一种药物效果都好。联合用药的优点在于:
(1)可以增加降压效果。
(2)ACEI减少AngⅡ的产生,而钙通道拮抗药降低靶器官对AngⅡ的反应。
(3)钙通道拮抗药扩张入球小动脉,缓解肾缺血状态,ACEI缓解肾小球内高灌注状态。
(4)可以减轻各自的不良反应,钙通道拮抗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减轻ACEI的咳嗽的不良反应,而ACEI能减轻钙通道拮抗药引起的踝部水肿。
5.控制危险因素 积极治疗高血糖、高血脂及高尿酸等可能导致肾损害的危险因素。
6.治疗肾功能不全 高血压的肾损害发展至肾功能不全时,其治疗方式与其他慢性肾疾病相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