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是指致病原微生物在尿中繁殖并侵犯泌尿系的任何部位,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及前列腺。UTI按部位分为上泌尿系感染(主要指肾盂肾炎、肾脓肿及肾周脓肿)和下泌尿系感染(主要指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按病程又有急性、慢性之分;按感染次数又分为初发感染和再发感染。
【临床表现】
1.膀胱炎 典型的急性下尿路感染常表现为急性膀胱炎,主要有尿路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和排尿不适,一般无发热及肾区疼痛,有时伴有急性尿道炎。尿急多伴有尿痛,即排尿时膀胱及尿道部位灼痛。部分患者排尿终末有中、下腹痛。尿检查可以发现尿液浑浊,尿中白细胞增多,偶有血尿(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膀胱炎反复发作达1年以上,则称为慢性膀胱炎。慢性膀胱炎在其病程的某一阶段也可以急性发作。慢性膀胱炎表现为长期反复出现尿频及尿急症状,但症状较轻、较缓和,有时也可急性发作。尿中可查见少到中量脓细胞。多有急性膀胱炎史。其中许多患者伴有结石,畸形或其他梗阻因素,故应做进一步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其病因、诱因或并发症。
2.急性肾盂肾炎(急性感染性间质性肾炎) 典型的急性上尿路感染(即急性肾盂肾炎)常有三组临床表现:
(1)尿路刺激症状。
(2)全身症状:包括发热、寒战、乏力、纳差,可有恶心、呕吐或腹痛,血中性粒细胞增多,可发生败血症。糖尿病患者可以出现急性肾乳头坏死、脱落阻塞输尿管,导致严重的败血症或急性肾功能不全。
(3)局部症状:一侧或双侧肾区有叩击痛及压痛,此外在季肋部和上输尿管部可有压痛点。
3.慢性肾盂肾炎 指慢性间质性肾炎伴有肾瘢痕形成和反复泌尿道感染。常有肾挛缩、变小,瘢痕形成伴凹凸不平,肾皮质变薄。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五种类型。
(1)反复发作型:此型症状较为典型。患者反复发生尿路刺激症状,伴有菌尿。常有低热,轻度或中等程度肾区痛。
(2)长期低热型:长期低热、头晕、疲乏、体重减轻及食欲减退等症状,无尿路刺激症状。
(3)高血压型:有尿路感染病史,主要表现以头晕、头痛及乏力为特征的高血压症状。可伴有蛋白尿和贫血,肾功能减退。常无尿路刺激症状,可有间歇性菌尿或无菌尿。部分呈急进性高血压的表现。
(4)血尿型:少数以反复发作血尿为特点,尿暗红而浑浊,多伴有腰酸和背痛,血尿可自行消退,尿内红细胞形态一般均正常。
(5)无症状菌尿,无全身症状及尿路刺激症状,尿液可检出大量细菌和少量白细胞。
【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检查 UTI时尿镜检可以发现白细胞增多,过去认为新鲜离心尿沉渣镜检WBC≥10个/HP为脓尿。现在多采用定量计数法,新鲜非离心尿用血细胞计数,白细胞≥10个/ml为脓尿。脓尿提示尿路感染,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75%。UTI时尿中还可有红细胞,但如同时有大量扁平上皮细胞,则提示采集标本时受到污染。
2.尿细菌涂片 尿沉渣进行革兰染色或亚甲蓝染色,细菌数≥1个/HP(应连续观察10个视野)为阳性,然后进行清洁中段尿培养,约80%菌落计数≥105/mm3,离心尿沉渣革兰染色法相符率可达97%。
3.尿细菌培养 清洁中段尿或导尿定量培养菌落计数≥105cfu/ml。对无症状者,要求2次以上的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105cfu/ml,且为同一细菌;如有多个血清型,则应为同一血清型。导尿定量细菌培养≥105cfu/ml。膀胱穿刺尿定性培养阳性。真性细菌尿常作为判断泌尿系感染的金标准。
4.肾功能检查 应注意及时检查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U)及肾小管功能,防止肾后性肾功不全及肾小管酸中毒的漏诊。
【影像学检查】
1.X线尿路检查 包括尿路X线平片、静脉肾盂造影、逆行尿路造影、排尿时的膀胱造影等,其目的为了解尿路情况,以明确是否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或改变治疗方案。对新发生的女性泌尿系感染原则上不做X线尿路检查;对于反复发作的女性UTI,如果抗生素治疗效果不好,或有持续血尿,或怀疑肾乳头坏死、肾周脓肿、肾脓肿、肾肿瘤时,则应进行尿路检查。
2.B超检查 可以发现尿路的结构异常,如梗阻、肾盂积水、多囊肾等。患者容易接受,尤其适合于儿童,应作为儿童和成人UTI的常规检查。
3.其他 对于病情较复杂的患者可以考虑进一步做CT、磁共振成像或核素显像等检查。
【治疗】
治疗原则是清除病原菌,缓解症状,保护肾功能,防止再发感染。泌尿系感染的治疗应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1.急性下泌尿系感染的治疗 单纯性膀胱炎时,感染只局限于膀胱的浅表黏膜,有效的治疗取决于尿中抗生素的浓度,而与组织中抗生素浓度无关。对于女性急性单纯性膀胱炎患者多采用短程疗法,即口服抗生素3d。短程疗法只适用于尿路浅表黏膜的感染,而对于下列情况则不适用:①肾盂肾炎;②男性UTI;③病程超过7d;④同时存在尿路结构或功能异常;⑤免疫抑制状态;⑥保留尿管;⑦存在耐药菌感染的可能时。男性急性尿路感染不适合单剂疗法,一般采用复方磺胺甲唑或喹诺酮类治疗2周。对于急性前列腺炎患者多先静脉使用抗生素,经过1~2周症状缓解后,可改为口服抗生素治疗4~6周,部分患者则需治疗12周以上。
2.急性肾盂肾炎的治疗 急性肾盂肾炎与膀胱炎不同,是深部组织感染,常有菌血症,甚至脓毒血症,应迅速控制感染症状。除了询问本次感染的复杂因素外,还应尽快对水和电解质代谢状况予以调理。在获得尿培养、血培养结果,并参考尿液分析及革兰染色结果后,即可对患者最可能的病原菌实施治疗。治疗常分为两步:
(1)静脉使用广谱抗生素迅速控制感染中毒症状,然后口服抗生素直至痊愈。治疗前应常规做清洁中段尿培养,然后立即静脉给予广谱抗生素。可供选择的抗生素很多,如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氨曲南、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药等,静脉内给予抗生素应持续到退热48h,然后给予有效的口服抗菌药,如复方磺胺甲唑或喹诺酮类,至少2周。
(2)对有泌尿道感染反复发作或伴有泌尿道结构异常的患者来说,抗感染治疗应持续4~6周。一般经过恰当的抗菌治疗,72h内患者即可退热;如果72h后仍不退热,则需做进一步检查,以除外局部化脓性感染(如肾内或肾周围脓肿,肾乳头坏死等)或泌尿道梗阻,肾CT或超声检查对脓肿的诊断可提供很好的信息,对脓肿的经皮引流有指导作用。对于反复发作的感染可考虑长期口服小剂量抗生素预防性治疗。
(3)气肿性肾盂肾炎是极为罕见的由产气细菌引起的致命感染,一旦出现则需要急诊进行肾切除术。
3.慢性肾盂肾炎的防治 慢性肾盂肾炎的最佳治疗是防止其发生。在肾功能丧失出现之前,就应当对泌尿道结构异常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防止慢性肾盂肾炎的发生。如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贫血、高血压等,则应及时给予相应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