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支气管镜检查时需要支气管镜通过咽喉部,患者是否可以承受异物通过的怀疑使支气管镜检查迟于其他内镜检查。直至1828年,Green发现喉部能够耐受异物的存在,为进行气管支气管内镜检查提供了依据。1885年OD′wyer为解除喉梗阻进行插管并获得成功,证实了喉、气管可以进行内镜检查。目前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与治疗的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现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支气管镜检查时需要支气管镜通过咽喉部,患者是否可以承受异物通过的怀疑使支气管镜检查迟于其他内镜检查。直至1828年,Green发现喉部能够耐受异物的存在,为进行气管支气管内镜检查提供了依据。1885年OD′wyer为解除喉梗阻进行插管并获得成功,证实了喉、气管可以进行内镜检查。1897年德国科学家Killian首先用食管镜为1名患者取出了气道内的骨性异物,开创了气管支气管内镜操作的历史,此后,他致力于气道内镜的研究,被称为“气管内镜之父”。
早期的支气管内窥镜为硬质内镜,不能弯曲,它的局限性在于视野小,检查范围非常有限,存在检查盲区,检查时需要特殊的体位和姿势,操作辛苦,患者痛苦较大,难于耐受。经历了1个世纪的时间,1964年,由日本学者池曲(Ikeda)设计制成了标准光导纤维支气管镜,1970年以后广泛应用于临床。纤维支气管镜是以纤维光导学的发展为基础而研制的可弯曲性的支气管内镜,它可直接通过口腔或鼻腔插进气管、支气管观察气管、支气管内的黏膜及管腔情况,它具有可弯曲、可视范围扩大、检查体位自由、适应证广、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易于耐受等特点,在支气管镜的发展史上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目前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与治疗的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现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