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1月,美国Ramirez医生对肺泡蛋白沉积症的患者进行“肺段灌洗”来清除肺泡内沉积的物质,将1根导管插入气管,每日灌洗4次,每次用50~100ml盐水灌洗1个肺段,两侧肺灌洗完毕约需住院2个月。这种方法耗时长且患者难以耐受反复多次注入灌洗液引起的剧烈咳嗽,但可以改善症状和肺功能。1964年7月,Ramirez医生开始了全肺灌洗的试验,局麻下使用多达3000ml的生理盐水,其中加入肝素或乙酰半胱氨酸。1967年,他成功为3例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实施了全肺灌洗术。40年来,这项技术逐渐改进和完善,已发展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目的】大容量全肺灌洗(whole lung lavage,WLL)是在全麻下经双腔气管插管,对全肺肺泡腔和支气管树进行大容量液体灌洗,清除肺组织吸入的诸如粉尘、炎性细胞、细胞因子、免疫反应产物、异物等物质,达到治疗肺部疾病的目的。
【用物准备】灌洗设备,Carlens分叶通气导管,麻醉呼吸机,37℃生理盐水,监护仪器及抢救设备。
【操作方法】
1.患者仰卧位,静脉复合麻醉下,选用管号尽可能大的左侧双腔气管导管分隔双肺,右侧双腔气管导管易阻塞右肺上叶开口,增加肺不张等危险,连接麻醉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
2.两肺同时给予纯氧过度通气至少20min,于呼气末隔离待灌洗一侧肺,对侧单肺纯氧通气5~7min,保持生命体征在正常范围内。
3.灌洗侧肺的导管与盛放灌洗液的容器相连,注入37℃无菌生理盐水,悬挂灌洗液高度距腋中线一般为50cm,速度与氧气吸收速度一致(100ml/min),直致达到该侧肺的功能残气量750ml,关闭灌注侧分支导管,打开“Y”型引流管进行引流,记录回收液量。
4.重复上述操作,直至灌洗回收液澄清为止,总灌流容积在20~40L。
5.灌洗结束后吸引出残留的生理盐水,进行纯氧通气。用气管内插管代替双腔气管插管,在2~3h的机械通气后,神经肌肉阻滞药的作用消失,患者清醒,此时可以拔管。患者回病房监测,继续鼻导管吸氧。
【适应证】肺泡蛋白沉积症,尘肺,重症或难治性支气管-肺感染,重症哮喘。
【禁忌证】
1.重度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无法耐受检查患者。
2.出血倾向,出、凝血机制异常者。
3.肺栓塞患者。
4.大咯血未能控制的患者。
5.明确为活动性肺结核,未进行抗痨治疗者。
【护理】
1.术前护理
(1)患者准备:患者多为长期受病痛的折磨,对疾病的转归失去信心,精神负担很重,对WLL存有疑虑。详细介绍手术经过,告知患者配合医护人员的注意事项,鼓励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2)有计划地尽快安排好术前各项检查,包括X线片、心电图、出凝血四项等。严密监测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变化,指导进行呼吸操锻炼。
(3)改善呼吸道通气功能:有吸烟史的患者应建议尽早戒烟,以减少呼吸道刺激。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利排痰。痰液黏稠无力排痰的患者,给予氧气雾化吸入,并指导患者有效咳嗽。
(4)遵医嘱给予有效抗生素,按时给药,以达到最好的控制感染效果。
(5)保持住院环境的通气性,室内保持相宜的温湿度,定时通风,注意保暖,避免意外感冒。
2.术中护理
(1)操作中给予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出现呼吸异常、血压下降,应报告医生,暂时停止灌洗,并及时处理。
(2)医生操作时,护士应在患者身旁,对患者的不适应及时给予安抚,避免患者过于紧张而引起操作中断。
(3)操作中应给予纯氧,避免通气过度引起不适。
(4)进行灌洗时应注意速度,每次引流回收量丢失不宜超过150~200ml。
3.术后护理
(1)意识恢复:操作完毕后,将患者安全送回病房,可采用听觉刺激法,抚摩刺激法,家庭参与式等方法促醒,促使患者尽快恢复意识。
(2)血氧饱和度的观察:术后血氧饱和度是参考病情好转的一项重要指标。术后鼓励患者清醒后进行深呼吸,每隔5~10min深呼吸20~30次,指导进行有效咳嗽,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遵医嘱24h持续给氧,保持血氧饱和度在92%以上。
(3)肺水肿的预防:术后潴留灌洗液>500ml的患者,应采用体位引流,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在<30滴/min,氧气以30%乙醇(酒精)进行湿化,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预防发生肺水肿。
(4)鼓励咳嗽:术后引导患者自肺底部用力咳嗽,翻身叩背,震动胸壁,促进呼吸道痰液和潴留灌洗液的排出。
(5)呼吸功能改善的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多有明显的气促、呼吸困难、发绀,不能平卧,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变化,是否能平卧及半卧位,发绀是否减轻等。
(6)恢复期指导:主要是肺功能锻炼。由于大量液体冲洗,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丢失,肺复张受损。术后1~2d,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上肢扩展运动,口衔一根直径3~4mm细管,深吸气,慢呼气,每天3~4次,每次10min。视患者恢复情况确定适宜的活动量,增加肺活量。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1.低氧血症 灌洗中血氧饱和度(SpO2)<92%被界定为低氧血症。处理措施为术中采取灌洗侧肺居高45°的半侧卧位;加快引流速度;加大吸入氧浓度;加大通气量;引流期末对灌洗侧肺施行间歇纯氧正压通气交替负压吸引技术;对顽固性低氧血症患者,国内外也相继报道尚可在高压氧条件下和采用静脉-动脉,静脉-静脉体外循环膜氧合支持下安全完成治疗。
2.发热 灌洗后数小时可有发热,可能与残余液体吸收有关。一般无需特殊处理。若高热不退,应给予抗生素治疗。
3.肺泡浸润 常发生在术后24h,一般可自行消失,无须特殊处理。
【健康教育】
1.做好疾病知识宣教,让患者及家属对疾病有科学的认知,了解治疗的复杂性及预后的不可控制性,树立科学的态度。
2.平日要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少去或不去公共场所,加强自身防护,减少感染机会。
3.一旦出现感染症状,及早就医,控制病情。
4.加强肺功能锻炼,主要包括呼吸肌锻炼与全身性运动,前者主要有深呼吸、腹式呼吸、缩唇呼吸锻炼,后者包括散步,打太极拳,骑单车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