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脏起搏器采用电子技术,模拟心脏冲动发生和传导等电生理功能,用低能量脉冲暂时或长期永久的刺激心脏跳动,治疗某些严重心律失常,应用于临床己有40余年的历史。美国医生Zoll用体外起搏器,经过胸腔刺激心脏进行人工起搏,抢救了两名濒临死亡的心脏传导阻滞患者,从而推动了起搏器在临床的应用和发展。心脏起搏技术在心律失常治疗与诊断上,已成为应用最广泛和非常有效的检查、治疗手段。
心脏起搏器采用电子技术,模拟心脏冲动发生和传导等电生理功能,用低能量脉冲暂时或长期永久的刺激心脏跳动,治疗某些严重心律失常,应用于临床己有40余年的历史。它是临床医学与电子工程技术相互影响、交叉渗透、共同协作而发展的产物,是心脏病介入治疗起步最早且发展迅速、独具功效的高精技术。心脏起搏技术的发展史可追朔到200多年以前,1761年Morgangni,1827年Adams,1846年Stokes先后描述了从脉搏明显减慢到发生“癫”样症状的临床过程、病理表现,阐明病源在于心脏,称为阿-斯综合征,以后明确系因心脏停搏或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所致脑循环障碍引起的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1932年美国的胸外科医生Hyman发明了第一台由发条驱动的电脉冲发生器,借助两支导针穿刺心房可使停跳的心脏复跳,他命名为人工心脏起搏器(Artificial Pacemaker),从而开创了用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心律失常的伟大时代。起搏器真正用于临床是在1952年。美国医生Zoll用体外起搏器,经过胸腔刺激心脏进行人工起搏,抢救了两名濒临死亡的心脏传导阻滞患者,从而推动了起搏器在临床的应用和发展。近40年来,随着人工心脏起搏系统(起搏器和电极导管)在设计、功能复杂多样化与制造工艺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心律失常发生机制,心脏起搏方式、适应证和随访诸方面均取得重大进展。心脏起搏技术在心律失常治疗与诊断上,已成为应用最广泛和非常有效的检查、治疗手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