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脐血的采集

脐血的采集

时间:2023-03-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表明,脐带血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相对含量基本一致,但前者的组分似乎更有利于促进造血系统的再生。但由于同一份脐血采集量有限,其中富含的造血干细胞数量仅可供体重40mg以下的儿童应用。如供受者HLA配型1~2个位点不相合的情况,要求输注的脐血中MNC数量应进一步提高,以利于植入。

所谓脐血(或称脐带血),是指婴儿娩出断脐后,残留在脐带和胎盘绒毛血管内胎儿体外部分的血,故也称胎盘脐带血。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发现人脐带血中含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1988年,第一例脐带血代替骨髓移植治疗范科尼(Fanconi)贫血儿童获得成功,患儿至今健在。这一例手术的成功拉开了科学家们对“第三代细胞疗法”的研究序幕。研究表明,脐带血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相对含量基本一致,但前者的组分似乎更有利于促进造血系统的再生。

【目的】通过采集脐血,分离后低温保存,在需要的情况下,经静脉输入至受者体内并植入骨髓,帮助患者重建造血功能,达到治疗或辅助治疗相关疾病的目的。

【优点】

1.脐带血中含有丰富的造血多能干细胞和祖细胞,其有利于造血重建的各大相关组分产率均接近或高于骨髓。但由于同一份脐血采集量有限,其中富含的造血干细胞数量仅可供体重40mg以下的儿童应用。

2.脐血造血干细胞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及增殖分化能力。与骨髓相比,可在体外长期维持造血功能。

3.免疫表型不成熟,免疫细胞的抗原性弱。脐带血中淋巴细胞大多为幼弱型T细胞,功能不成熟。HLA配型不合的供受者之间的移植,相对于同类骨髓移植,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概率低且症状轻。

4.脐带血造血干细胞能够长期低温保存,可作为自体移植储备之用。

5.脐带血采集不会对供者造成任何痛苦或不良影响,其来源丰富,可通过建立脐血库寻找HLA相合的供体。

【操作方法】脐血采集法有半闭合式(玻璃瓶采血法)、密闭式、开放式和导管法4种。目前多采用密闭式,也即一次性无菌塑料采血袋采血法。其主要步骤为:

1.婴儿娩出后,立即用两把止血钳在距脐轮2~3cm处夹住脐带,用无菌剪刀在两钳间近脐轮端剪断脐带,将脐带放入消毒巾上。

2.无菌取出采血袋,将靠近针头的采血胶管处打一环形松结,从采血针上取下护针套管,在已消毒的脐带上做脐静脉穿刺。脐带中脐动静脉呈品字形排列,脐静脉管腔较大,外观管壁较薄,浅显可见,常有静脉窦扩张处,无波动。脐动脉较细,呈螺丝状,有明显的波动。

3.将乳胶管上的红色夹子放松,使血液由重力作用流入采血袋。

4.不时摇动采血袋,使胎盘血与保存液充分混合。

5.采血完毕后立即在采血袋与血袋连接处卡上一个卡子,拔出采血针,将采血管上的环形松结拉紧。

6.在上述卡子后面打一紧结或用封口机结扎,以提供足够的血样管段,供配血及其他检验用。整个过程可在胎盘娩出前或娩出后进行,两者之间采集量无显著差异。

【处理和冷冻保存】使用新鲜脐血做Allo-HSCT的时机极不容易掌握,即使有可能,应注意在ABO血型主要或主次要均不合的情况下,也需对脐血去除红细胞。

一般情况下,需将脐血深低温保存,为减少冷冻保存标本的体积及避免以后可能的无关受者出现供受者ABO血型主要或主次要不合的情况,需对脐血细胞进行单个核细胞(MNC)的分离。因脐血量少,多不足200ml,不适于使用血细胞分离机,故常采用二步离心法或羟乙基淀粉二次沉淀法分离MNC。

保存:不论使用程序降温仪或-80℃冰箱法,最后均应由-80℃环境移入液氮-196℃保存,使之可长期备用。

【回输及护理】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一节。在供受者HLA配型完全相合情况下,要求输往的脐血中MNC最低应>2×107/kg,最好在5×107/kg以上。如供受者HLA配型1~2个位点不相合的情况,要求输注的脐血中MNC数量应进一步提高,以利于植入。

(柴燕燕 赵 洁 赵 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