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结肠净化治疗术护理

结肠净化治疗术护理

时间:2023-03-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结肠净化治疗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结肠透析、胃肠透析、导泻、灌肠及结肠途径治疗等诸多治疗方法。由于结肠具有很大的作用面积与作用空间,结肠净化用药可以避免或减轻口服、静脉、肌内途径治疗用药的一些不良反应,因此在近年颇受关注。结肠透析可使病人血尿素氮下降,血清肌酐稳定或下降,纠正酸碱紊乱、电解质紊乱纠正,尿毒症病人的症状得以缓解,为肾脏恢复正常功能创造了稳定的内环境。

结肠净化治疗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结肠透析、胃肠透析、导泻、灌肠及结肠途径治疗等诸多治疗方法。结肠透析是通过进行结肠内灌输透析液,把自身的结肠、直肠作为透析膜,利用结肠自身潜在的吸收和排泄功能,清除肠腔内及肠黏膜上的有毒代谢产物和毒素的作用。胃肠透析是利用胃肠黏膜半透膜的特性,以全消化道作为透析面积,清除体内氮质和其他代谢产物,恢复体内平衡状况。由于结肠具有很大的作用面积与作用空间,结肠净化用药可以避免或减轻口服、静脉、肌内途径治疗用药的一些不良反应,因此在近年颇受关注。

【目的】通过经结肠内灌输透析液,把自身的结肠、直肠作为透析膜,利用结肠自身潜在的吸收和排泄功能,清除肠腔内及肠黏膜上的有毒代谢产物和毒素。

【结肠净化治疗的分类】根据使用药物及方法的不同,可将结肠净化治疗分类如下:

1.结肠透析 透析液(总量10~15L)持续或间歇滴入肠道。分为:①持续性结肠透析;②间歇性结肠透析;③中药灌肠法。

2.胃肠透析 传统的胃肠透析方法(每次口服胃肠透析液6000~7000ml,隔日1次),现在临床已基本被淘汰。20世纪90年代初国外有学者试用小剂量持续胃肠透析方法治疗尿毒症(餐后0.5h口服胃肠透析液1000ml,每日3次)。

3.导泻法 口服中药、西药、电解质液引起腹泻的清洁肠道方法。

4.灌肠法 药液经肠道注入的疗法。

5.结肠途径治疗系统 是利用专用治疗设备进行的结肠透析。

6.其他

(1)选择性消化道去污术(selective decontamination of digestive tract,SDD):由欧美学者倡导的选择性清除消化道细菌,可降低肠源性革兰阴性需氧菌和真菌感染发生率。

(2)酸化肠道:口服杜秘克、乳果糖或乳梨醇降低结肠的pH,减少毒性物质产生和吸收。

(3)调整肠道菌丛:口服粪肠球菌SF68、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促进肠道有益菌的增生

【原理及作用机制】人的结肠有排泄和吸收功能,结肠黏膜与腹膜类似,都是生物半透膜,具有半透膜特性,能有选择地吸收和分泌,利用透析液中离子浓度的不同,建立跨结肠黏膜不同离子梯度,使血循环中潴留的有毒代谢产物跨结肠黏膜运动而进入透析液,同时又将透析液中对人体有用物质吸收入血。此外,结肠各段均有结肠袋,透析液进入结肠后随着肠腔曲折在肠腔内构成许多小的透析池,加上结肠的频繁蠕动,使透析液与结肠黏膜充分接触,加速肠腔与血液间水及溶质的交换,使体内水及有毒物质排出体外,减轻或解除腹膜组织及肾血管内皮细胞和肾间质的水肿。结肠透析可使病人血尿素氮下降,血清肌酐稳定或下降,纠正酸碱紊乱、电解质紊乱纠正,尿毒症病人的症状得以缓解,为肾脏恢复正常功能创造了稳定的内环境。同时经过血液调节中枢的反馈,使血管紧张素释放减少,使肾血流量改变,滤过率增加,尿量增多。结肠透析正是利用了结肠的生理学特性,用人体自身的肠壁作为透析膜,模仿腹膜透析的原理而设计,通过弥散和渗透作用达到排除体内蓄积的代谢废物,纠正电解质平衡紊乱,排除体内过剩的水分,改善病人的内环境紊乱,减少肺部和心血管并发症的治疗目的。

【用物准备】

1.一般性消耗材料 一次性帽子、口罩,一次性手套,多用巾及一次性纸垫,消毒盘及消毒用品、注射器和输液器、润滑剂、手纸。

2.治疗性消耗材料 一次性导尿管、硅胶肛管、无菌输液瓶及瓶套、输液皮管、螺旋夹、“Y”三通接头及结肠途径治疗系统的专利探头:气囊型、无气囊型。

3.配制治疗所需灌注液

(1)口服胃肠透析液配方:常用配方为NaCl40mmol/L,KCl4mmol/L,CaCl21mmol/L,NaHCO320mmol/L,甘露醇180mmol/L,透析压311mmol/L,高血钾时用(KCl1~2mmol/L)透析液;水肿明显用Ⅱ号方NaCl34mmol/L,KCl4mmol/L,CaCl21mmol/L,NaHCO314mmol/L,甘露醇220mmol/L,透析压328mmol/L。依据治疗方法不同需用透析液3000~6000ml。

(2)结肠透析液配方:常用配方为NaCl6.3gl/L,KCl0.3g/L,CaCl20.3g/L,NaHCO32.6g/L,葡萄糖20.0g/L,pH7.4;高血钾用及水肿时应用Ⅱ号配方:NaHCO30.5g/L,NaH2PO30.025g/L,Na2SO41.25g/L,葡萄糖38.5g/L,蔗糖43.0g/L,pH7.4。1次治疗需用10~15L。

(3)灌肠中药配方:灌肠中药应为浓缩煎剂,每次用量150~250ml。一般组方以大黄为主,辅以3~5味中药依据治疗目的进行方剂组合。

(4)结肠途径治疗系统灌注液:基本配方为NaCl30g,NaHCO320g,葡萄糖100g(糖尿病者不用)加水5000ml配制而成。也可根据需要加入甘露醇、CaCl2及MgCl2等。

【操作方法】

1.开机,设置治疗参数。

2.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双下肢半屈位。

3.操作者戴上手套,将治疗探头(气囊型和无气囊型)用热水泡软,取石蜡油充分润滑肛门及探头,经肛门指检阴性后,轻轻扩肛3~5min,将治疗探头由肛门缓慢推进至10cm处,将外套管气囊充气固定,继续推进内管(注液管),当遇到阻力,可稍向后退,调换方向再试探插入,调整方向推进至50~60cm。

4.连接注液管及排液管,开机治疗。灌注液流速150~200ml/min,注液时间30s,间歇时间15s,治疗时间30~60min。

5.治疗结束时,需要保留灌肠者,从注液管注入相应的保留灌肠药物。

6.拔出探头,清洁肛门周围。

【适应证】

1.急、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

2.急性胰腺炎。

3.急性食物或药物中毒。

4.肝性脑病,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

5.慢性盆腔炎。

6.急、慢性肾功能衰竭。

7.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

8.肾综合征出血热。

9.结肠检查前或胃肠道手术前肠道清洁。

【禁忌证】

1.严重心脏病、严重高血压。

2.胃肠道活动性出血。

3.人工肛门、肛瘘、严重痔疮、肛管黏膜炎症、结肠直肠术后7d内。

4.孕妇。

5.因直肠或肛门肿瘤所致的直肠狭窄。

【护理】

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应关心体贴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耐心解释病情,说明结肠净化治疗的目的及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用科学的语言消除患者的心理恐惧,减轻心理负担,取得病人的配合。

(2)做好登记,填写记录单,签署知情同意书。

(3)嘱患者进行治疗前排空尿、便,治疗当天禁食。

(4)医护人员操作前认真检查治疗设备,观察机器的运转情况及工作效能是否正常,备好氧气、心电监护仪、抢救物品及药品。保持治疗室清洁、整齐、空气清新,室温在20~24℃。

2.术中的护理

(1)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或膝胸卧位,腹部放松,嘱患者尽量在检查中保持身体不摆动。

(2)先做直肠指检,了解有无肿瘤、狭窄、痔疮、肛裂等,将探头前端涂上润滑剂,嘱患者张口呼吸,放松肛门,动作要轻柔,操作熟练,尽可能减少肛管置入对肠道黏膜的损伤。

(3)观察液体灌入情况,如灌注受阻,可稍摆动肛管,同时检查有无粪块阻塞。掌握药液温度37~40℃,如温度过低易造成痉挛,引起腹痛、寒战;温度过高,易造成肠黏膜烫伤。

(4)治疗中观察患者的体温、血压、呼吸、脉搏、神志等变化,如患者出现面色、呼吸、脉搏异常时,应立即停止治疗,同时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以备抢救及术中用药。

(5)观察患者是否明显腹胀,是否有灌洗液回流受阻。若有此情况,可将探头前后轻轻抽拉数次即可。观察流出液的颜色,是否有肠道出血或肠黏膜损伤出血,若出现此现象应中止治疗。

(6)注意观察设备运行,观察治疗设备进液温度、进液速度、灌洗液流出量、肠道内外压力。若出现异常,应立即关机,重新设置相应参数。连接各处管道时,必须确实可靠,并保证最佳通畅位置,防止接头松脱。

3.术后的护理要点

(1)治疗结束后,做好肛门的清洁。观察15~30min后返回病房。

(2)嘱患者保持膝胸卧位,可使肛门括约肌松弛,以减轻长时间插管所产生的便意,从而延长中药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增加药物的吸收量。

(3)观察患者腹痛、腹胀及排便情况,准确记录大便的性质、次数、量,观察有无体液丧失、血容量减少等脱水表现,随时给予静脉补液。另外,腹胀、腹痛明显,面色苍白,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大便次数增多呈黑色者,提示肠穿孔、肠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明确诊断后应立即行肠穿孔修补术、腹腔引流术。

(4)部分患者治疗后出现血便,此时应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给予止血药、补液、禁食与相应的护理措施,必要时经结肠镜用高频电凝或微波止血。

(5)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少食多餐,禁食生冷、油腻、坚硬、辛辣食物,对海产品类的食物也要慎用。

(6)结肠透析期间,应定期复查血生化及电解质,以防患者腹泻造成电解质紊乱。

(7)做好治疗器具的清洗消毒,并妥善保管,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8)清洁治疗室并进行房间消毒,妥善处理医疗废弃物。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1.肛管皮肤及直肠黏膜损伤 发生原因是置入肛管损伤、灌注液温度过高等,临床表现为直肠剧烈疼痛、胀痛、洗肉水样便(鲜血便)。防治措施是:选用优质硅胶肛管或多孔喷淋肛管;肛管插入时动作轻柔,幅度不宜过大、过猛;控制灌注液的温度在直肠温度(>1~2℃)范围。出血量较多时,宜快速止血,补充血容量,静脉滴注止血药物,以后可用冷盐水50ml+去甲肾上腺素8mg保留灌肠,局部0.5%去甲肾上腺素纱条堵塞止血,黏膜裂伤较大者,用高频电凝止血,严重时终止治疗。

2.肛周局部感染 发生原因为系肛管皮肤及直肠黏膜损伤导致病原体感染,临床表现为腹部坠胀,便次增多或伴黏液血便。防治措施:1∶5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或坐浴;肛门涂抗生素软膏;抗生素口服或静脉滴注。

3.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肠痉挛 发生原因口服透析液速度过快,量过大,灌注液温度过低。防治措施:开始口服时应少量,适应后再增大;肌内注射止吐和解痉药物;控制灌注液温度。

4.低血压 发生原因是硫酸镁导泻时,镁吸收较多,防治措施是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拮抗。

5.脱水,水、电解酸碱平衡失调 发生原因是腹泻次数过多,防治措施:定期复查血生化及电解质、酸碱平衡;控制腹泻次数每日3~4次;补液,纠正酸碱失衡及水、电解质紊乱。

【健康教育】

1.嘱患者进食高热量、丰富维生素、易消化的半流汁饮食。

2.保持大便通畅,观察大便的颜色,如有腹痛、血便、黑粪及时到医院就诊。

3.保持肛周皮肤清洁,每次大便后及时温水清洗。

(杨淑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