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用药物在皮肤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疗效不仅决定于药物的性质、浓度和剂型,也与患者的个体情况、皮损性质、经皮渗入程度及使用方法等都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外用药物的性能和各种剂型的作用及用法。
外用药不同的剂型具有不同的物理作用,并能使所含药物较好的发挥其作用。治疗皮肤病应根据不同的病因及损害特点,选用合适的剂型。剂型选择不当,可能是不能迅速取得理想治疗目的的原因之一,有时还可以引起不良反应。
【外用药的剂型】
1.软膏
(1)成分:用凡士林、单软膏或动物脂肪等作为基质,混合入不同作用的药物,配制成不同浓度的软膏,软膏一般加入不可溶性药物小于15%~25%。常用的软膏有各种皮质类固醇软膏、抗生素软膏、水杨酸软膏等。
(2)作用:有保护创面、防止干燥、润滑、软化松解表皮角质及痂皮作用,有较强的渗透性。
(3)适应证:软膏适用于慢性皮肤炎症疾患如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及痂皮等皮损。
(4)注意点:软膏中的油脂能防止水分的蒸发,阻碍散热,使用后使皮肤局部温度增高、易于浸软而渗出增加,故不适用于急性皮炎等。
2.糊剂
(1)成分:是含有25%~50%固体粉末成分的软膏。常用的糊剂有新霉素糠馏油糊剂。
(2)作用:因含有较多粉剂,可有一定的吸收水分和收敛作用。
(3)适应证:多用于有轻度渗出的亚急性皮炎及湿疹等。
(4)注意点:可将药直接涂于皮损,当皮损有糜烂面或少量渗液时,应先将药涂在纱布上,然后贴在皮损,外加包扎。涂药时不宜太厚,有毛发部位不宜使用糊膏。上药前,先用植物油或液状石蜡,把皮损上的残留药物和结痂等轻轻擦净,不可用水洗或加肥皂洗涤,每天涂2次。
3.硬膏
(1)成分:将药物直接渗入或先溶于有机溶剂或水中,再加入治疗药物而成。现已较少用,如中药咬头膏等。
(2)作用:硬膏黏着力强,可阻止水分蒸发,软化角质,有利于药物渗透吸收,隔绝外界刺激,起保护作用。
(3)适应证:适用于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结节性痒疹等。
(4)注意点:硬膏现较少用,如中药咬头膏,用前需加热软化,再贴于患处,应注意温度以免烫伤,一般每天或隔天更换1次,有时还可间隔更长些。活动部位不宜使用。
4.粉剂
(1)成分:由一种或数种矿物性或植物性干燥粉状的药物组成。常用的粉剂有滑石粉、氧化锌粉、炉甘石粉等。
(2)作用:有散热、清凉、保护、干燥、凉爽、止痒和减少摩擦等作用。
(3)适应证:适用于急性皮炎、湿疹的早期,仅有潮红而无糜烂、渗液的皮损,多汗的夏季可作爽身粉用。
(4)注意点:把干粉扑在无渗液皮损处,日多次,必要时扑后可包扎以免粉末散落,糜烂、渗液皮损及口腔附近和毛发部不宜用。不可撒布过多,以免与汗及分泌物结成团块。
5.溶液剂
(1)成分:是药物的水溶液。常用的湿敷液有依沙吖啶溶液等。
(2)作用:除了清洁创面外,主要用于湿敷。湿敷具有消炎、镇静、止痒、清洁、清除分泌物和痂,减少充血和渗出等作用。
(3)适应证:适用于急性湿疹和皮炎有糜烂渗液时。
(4)注意点:天气冷时注意保暖,大面积皮损处做湿敷,溶液浓度宜低些。
6.洗剂
(1)成分:由不溶于水的粉剂(30%~50%)与水混合而成,常用的有炉甘石洗剂等。
(2)作用:有清凉、止痒、散热、干燥及保护等作用。与粉剂类似,但附着性强。
(3)适应证:可用于潮红、肿胀、瘙痒而无渗出的急性皮炎损害。
(4)注意点:有毛发部位不宜使用以免结成团块。用前应充分摇匀,然后用毛笔或棉签涂于患处,每天至少6~8次,搽药时禁忌用力摩擦,含有挥发性药物,忌用于眼睛周围,渗出较多或毛发部位不宜用。天气寒冷时,不能广泛应用,尤其是躯干部,以免引起寒战或其他并发症。
7.酊剂和醑剂
(1)成分:酊剂是不挥发药物溶于乙醇中所得的溶液,而挥发性药物的乙醇溶液称醑剂。二者均可溶解皮脂,吸收皮肤水分。常用的有碘酊、补骨脂酊、复方樟脑醑等。
(2)作用:有散热、清凉、镇静、止痒作用,发挥主药的杀菌或抑菌作用。
(3)适应证:适用于瘙痒性皮肤病、浅层皮肤真菌病、无破损的慢性皮炎。醑剂适用于手足多汗、手足癣等。
(4)注意点:不宜用于表皮破损、大面积创面和创口附近,或黏膜部位。
8.油剂
(1)成分:药物加入植物油混合而成,药物成分占30%~40%。常用的有40%氧化锌油、10%樟脑油等。
(2)作用:有清洁、保护、润滑、收敛和消炎等作用。
(3)适应证:适用于急性、亚急性皮炎,湿疹湿敷的间歇期。
(4)注意点:急性红肿皮损不宜采用。
9.乳剂
(1)成分:是油与水加入乳化剂经乳化而成的一种均匀乳状膏剂。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油包水乳剂,含油类较多,如冷油霜,用于冬季及干燥皮肤;另一种是水包油乳剂,含油类较少,如雪花膏,用于油性皮肤的人,较易洗去。水溶性和油溶性药物,均能加入乳剂中使用。
(2)作用:有散热、清凉、止痒、消炎、保护、润泽作用。
(3)适应证:适用于无渗出的急性、亚急性湿疹、轻度浸润的慢性湿疹、皮肤瘙痒症等。
(4)注意点:很薄地涂于损害处一层,每天涂2~3次。少数患者可产生局部变态反应,即停用。
10.涂膜剂
(1)成分:是在含有高分子化合物成膜剂、如聚乙烯醇、缩甲乙醛的有机溶媒(或水溶液)中溶解某些药物而制成的,是在硬膏和火棉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剂型。涂于皮肤,干燥后可形成薄膜,与皮肤密切接触使药物充分透入。常用涂膜剂有复方水杨酸火棉胶等。
(2)作用:可在皮肤上形成一个薄膜,可以防止皮肤与有害物质接触。若其中含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可使药物与皮肤密切接触。
(3)适应证:一般用于治疗慢性无渗出损害及角化亢进性损害,如神经性皮炎、鸡眼、胼胝等。也用于职业性皮炎的防护。
(4)注意点:含有挥发性溶剂,宜放阴凉处,不宜近火。毛囊、皱褶处和活动部位不宜使用。
【外用药物的性能】外用药物种类很多,性能各有不同。药物的疗效与其理化性质及剂型与其经皮渗透有一定关系。常用的外用药物按其性能可分为以下数种。
1.清洁剂 用于清除皮损部位的渗出物、鳞屑、痂和残留药物。常用生理盐水、3%硼酸溶液、植物油和液状石蜡等。
2.保护剂 具有保护皮肤、减少摩擦和防止外来刺激的作用。常用的有滑石粉、氧化锌粉、炉甘石、淀粉、植物油等。
3.止痒剂 通过表面麻醉作用或局部皮肤清凉感觉而减轻痒感。常用的有5%苯唑卡因、1%麝香草酚、1%苯酚等。各种焦油制剂,如煤焦油、糠馏油等,是角质促成剂,但有止痒作用。
4.抗菌剂 有杀灭或抑制细菌的作用,有些抗生素易致敏而不宜外用。常用的有3%硼酸溶液,0.1%依沙吖啶(雷佛奴尔)、5%~10%过氧化苯甲酰、1%四环素、0.5%~3%红霉素、2%莫匹罗星等。
5.抗真菌剂 具有杀灭和抑制真菌的作用。常用的有:1%益康唑、2%咪康唑、2%酮康唑和1%联苯苄唑;1%特比萘芬;5%~10%水杨酸、6%~12%苯甲酸、10%~30%冰醋酸、5%~10%硫黄等。
6.抗病毒剂 阿昔洛韦、5%~10%疱疹净用于单纯疱疹及带状疱疹,10%~14%足叶草酯主要用于尖锐湿疣及跖疣治疗。
7.杀虫剂 有杀灭疥螨、虱、螨等寄生虫的作用。常用有5%~10%硫磺、2%甲硝唑、50%百部酊等。
8.角质促成剂 能促进表皮角质层正常化。适用于有角化不全的疾病如银屑病等。常用的有2%~5%煤焦油或糠馏油、5%~10%黑豆馏油、3%水杨酸、3%~5%硫黄、0.1%~0.5%蒽林、钙泊三醇软膏等。
9.角质剥脱剂 又称角质松解剂。使过度角化的角质层细胞松解脱落。常用5%~10%水杨酸、10%硫黄、20%~40%尿素、10%~30%冰醋酸、0.01%~0.1%维A酸等。
10.收敛剂 能凝固蛋白质、减少渗出、抑制皮脂和汗腺分泌,常用有0.2%~0.5%硝酸银溶液。2%明矾液和5%甲醛用于多汗症。
11.腐蚀剂 能破坏和去除增生的肉芽组织或赘生物。常用30%~50%三氯醋酸、硝酸银棒、5%~20%乳酸等。
12.外用细胞毒性药物 5%氟尿嘧啶软膏用于治疗扁平疣、脂溢性角化等。
13.遮光剂 能吸收或阻止紫外线穿透皮肤,有遮光和防晒作用。用于多形性日光疹、红斑狼疮、光毒性药疹。常用5%二氧化钛、10%氧化锌、5%~10%对氨苯甲酸等。
14.脱色剂 可减轻色素沉着,如3%氢醌、20%壬二酸等。
15.甾体抗炎剂 即糖皮质激素,外用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抗炎和止痒作用。按其作用可分低、中、强、特强效四类。低效有醋酸氢化可的松(0.5%~2.5%);中效有丁酸氢化可的松(0.1%)、地塞米松(0.1%)、;强效有氟轻松(0.5%)、哈西奈德(0.1%);特强效有丙酸氯倍他索(0.05%)、卤美他松(0.05%)。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可引起局部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痤疮及毛囊炎等,面部及婴儿不宜长期外用。
【外用药物的选择使用护理】
1.正确选用药物 根据病因、病理变化和自觉症状等选择药物。化脓性皮肤病宜选抗菌药物;真菌性皮肤病选抗真菌药物;变态反应性疾病选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瘙痒者选用止痒剂;角化不全者选用角质促成剂;角化过度者选用角质剥脱剂。
2.正确选用剂型 根据临床症状及皮损特点选择剂型。
(1)急性炎症性皮损:红斑、丘疹而无渗液,可选用粉剂或洗剂;炎症较重,有糜烂、渗出较多时,宜用溶液湿敷;有糜烂、渗出不多则用糊剂。
(2)亚急性炎症性皮损:渗出不多者,宜用糊剂或油剂;如无糜烂,宜用乳剂或糊剂。
(3)慢性炎症性皮损:可选用乳剂、软膏、硬膏、酊剂、涂膜剂等。
(4)单纯瘙痒无皮损:可选用乳剂、酊剂等
3.外用药物选择使用注意事项
(1)必须询问病员有否药物过敏史,并告知患者外用药引起变态反应或刺激时应立即停用。
(2)向患者和家属详细告知用法。
(3)用药应根据患者性别、年龄损部位而有所不同。
(4)刺激性强的药物,如高浓度水杨酸不宜用于婴幼儿、面部或皱褶处。
(5)外用药物浓度应由低至高;一般来说,女性、小儿、老年患者选用低浓度药物。
(6)药物用久易产生耐受,故需经常变更药物。
(黄 良 梁 洁 江丽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