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部疾病一般包括脐炎、脐出血、脐疝、脐膨出等。引起上述疾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护理不当可引起脐部感染化脓;脐带结扎过松或过紧或某些出血性疾病可引起脐出血;脐部闭合不完全可引起脐疝;脐部皮肤缺损可引起脐膨出。
1.脐炎 多数是脐部在被水或尿液浸湿过久的基础上,继发感染而致。表现为脐带脱落后,残端延迟不愈,脐部红肿,继而出现脓性分泌物,可成为脓肿或丹毒,重者可蔓延至大部分腹壁引起腹膜炎或经血行感染导致败血症。因此,对新生儿脐炎要积极处理,轻者可用酒精棉签涂脐部,每天3~4次,或用金银花、甘草煎汤清洗脐部;重者可外涂龟板散于脐部,每天换药1次,同时应给以青霉素或其他广谱抗生素;有脓肿形成的要切开排脓。
2.脐出血 以脐带脱落后局部肉芽组织的渗血最为多见,血液多自毛细血管渗出,常继发感染,伴有少量的脓性分泌物。可用10%硝酸银烧灼肉芽组织或用酒精消毒后再涂上甲紫(紫药水),或用红棉散少许撒于脐部以达到消炎、止痛目的。也可能是出生后脐带结扎过松致结扎线脱落或结扎过紧致脐带血管被绞断引起脐部出血,应在脐凹处重新处理脐带,缝扎血管。再一个原因就是某些全身性的出血性疾病也可以引起脐部的出血不止,此时应针对病因治疗,同时脐部外涂止血药,尚可辅以维生素C和维生素K等口服。
3.脐疝 由于小儿脐部闭合不全、肠管从脐窝处突出到皮下而形成,其大小不等,小者若鸽蛋,大者似鸡蛋黄。小儿哭闹时脐疝更明显,当小儿安静平卧时,肠管都可以回纳入腹腔。对于绝大多数小儿不用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脐疝会逐渐减轻或自然消失,不消失者可于2岁左右行手术治疗。本作者不主张用硬币或纽扣等物件置于脐部后再外用带子缠绕腹部的做法。这是因为,缠绕过松起不到作用,缠绕过紧则影响小儿的呼吸,久之可影响小儿肋下缘的发育。本作者曾遇到过因缠绕过紧而致小儿频繁呕吐,松解缠带后呕吐停止的病例。这是因为缠绕腹部过紧,使胃的扩张受到了限制,胃容积缩小,以致食入便吐。
4.脐膨出 与脐疝不同,是部分腹腔脏器通过前正中的先天性皮肤缺损,突入脐带的基部,上有薄而透明的囊膜。透过囊膜可见所含脏器,囊内多含小肠,有时部分胃、肝和脾也可移位于囊内。脐膨出的大小与腹部缺损的大小可不一致,一般腹壁缺损越大,脱出的腹腔脏器也越多。婴儿出生后一般在12小时以内即可见脐膨出。囊膜表面光滑、湿润、透明而有光泽,以后变为不透明、黄色、干燥、粗糙。囊膜易破裂,破溃后造成内脏脱出、休克、腹膜炎而死亡。治疗本病时,凡腹壁皮肤缺损可以缝合者,可根据膨出的大小施行腹腔脏器还纳修补术;腹壁缺损较大不能缝合或因小儿就诊较晚,肠管胀气,肠管外已有感染,则用酒精消毒后,涂以2%红汞,并用消毒纱布敷盖,待干痂形成,痂下渐有肉芽组织生长,逐渐形成瘢痕,腹壁的缺损也随之而缩小。必要时日后再做腹壁修补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