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儿患厌食症怎么办

小儿患厌食症怎么办

时间:2023-03-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感染性疾病引起者,积极控制感染。食物品种应多样化以增加小儿的食欲。保证小儿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游戏活动,给小儿创造良好的进食环境,进食时保证情绪愉快等均有利于增进食欲使疾病痊愈。5.配合中药、针灸、捏脊疗法 中医称厌食症为纳呆,认为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是脾胃功能失调,是由于脾胃素虚或喂养不当,饮食不节伤及脾胃所致。捏脊疗法对小儿厌食尤其是虚证效果较好。

厌食症是指患儿较长时间缺乏进食欲望,食欲减退或消失,它可以是一些疾病的先驱症状,也可以是慢性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其原因简述于下。

1.疾病影响 各系统疾病均可以伴有食欲减退。①消化系统疾病:厌食是消化系统疾病的突出症状,如胃肠炎、溃疡病、胆道、肝脏和胰腺疾病,长期腹泻或便秘等。②各种感染性疾病:急慢性传染病均可因发热、病原体及毒素的影响而发生消化功能紊乱出现厌食。如上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中耳炎、脑膜炎、败血症、结核等。传染性肝炎的突出症状是食欲缺乏。小儿结核病常因食欲减退、消瘦引起家长的注意而就诊。③寄生虫病:如蛔虫病、蛲虫病等。

2.不良饮食习惯 小儿吃糖果、饮料、各种甜食过多或偏食均可导致厌食。吃饭不定时,生活不规律,影响神经调节功能和消化液分泌。

3.精神因素 家长过分溺爱小儿,担心小儿的营养不足而采取各种不正确的方法和态度,迫使小儿进食或对小儿要求过高,限制其自由,久之会影响小儿的情绪,形成精神性拒食,并发展为厌食。此外,一些环境的改变亦可使小儿的精神状态发生变化,如小儿因病住院、入托等处在一些陌生的环境,使小儿产生恐惧心理影响其食欲。另外,小儿过度疲劳,功课过重,情绪紧张等也可造成厌食。

4.其他因素 食物品种的更换或辅食的补充不当,使小儿对食物不适应。各种营养素缺乏症、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恶性肿瘤、电解质平衡紊乱、酸中毒、尿毒症、贫血及微量元素缺乏(铁、铜、锌等)。另外,应用某些药物如红霉素、磺胺类、水杨酸制剂、洋地黄、免疫抑制剂、氨茶碱,维生素A、维生素D过量,以及长期用含糖多的药物等均可引起厌食。

本病应针对病因治疗才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1.精神因素引起者,除去精神因素即可见效 消除引起患儿情绪不宁的各种精神因素,改变不正确的教育和饮食习惯。如进食时不应以玩具哄逗小儿,家长不应过分紧张注意小儿进食,以免引起不良的反作用。当小儿拒食时,不必持续劝诱,更不可强迫进食,这样反而增加小儿的反感,应暂停进食以正常饥饿引起食欲更为有效,或让小儿同其他小儿共食可产生良好作用。

2.积极治疗原发病 如因患急、慢性传染病引起者,应积极彻底治疗。因感染性疾病引起者,积极控制感染。由于营养物质缺乏引起的疾病,积极补充营养,如营养不良者调整饮食、补充蛋白质及维生素等。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补充铁剂和进食含铁丰富的食物。锌缺乏者补锌等。

3.调整饮食,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 小儿饮食既要注意到营养的需要,又要适应小儿的消化功能。食物品种应多样化以增加小儿的食欲。培养小儿良好的进食习惯,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偏食,不在进食前吃零食以免影响食欲。保证小儿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游戏活动,给小儿创造良好的进食环境,进食时保证情绪愉快等均有利于增进食欲使疾病痊愈。

4.适当应用助消化药物 如多酶片、胃蛋白酶、胰酶等。

5.配合中药、针灸、捏脊疗法 中医称厌食症为纳呆,认为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是脾胃功能失调,是由于脾胃素虚或喂养不当,饮食不节伤及脾胃所致。可用中药调治及针灸疗法。捏脊疗法对小儿厌食尤其是虚证效果较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