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体血回输的分类及适应证

自体血回输的分类及适应证

时间:2023-03-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预存式自体血回输是术前分次预存一定量的自身血液,在术中或术后输还给患者的方法。一般采血量按7.5~20.0ml/kg体重计算,相当于患者总血容量的20%~30%,以血Hct不低于0.3为限。回收式自体血回输是指通过血液回输仪将术中或术后丢失的自体血回收,经洗涤、过滤、浓缩后输还给患者的方法。目前国产自体2000型回输机,因成本比较低,在临床上使用较为广泛。

根据采血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预存式自体血回输、血液稀释式自体血回输和回收式自体血回输3种。

(一)预存式自体血回输

预存式自体血回输是术前分次预存一定量的自身血液(全血或成分血),在术中或术后输还给患者的方法。适用于符合条件的择期大手术患者及含有多种红细胞抗体、有严重输血反应、从事放射高度危险工作及忌用他人血液的患者。尤其对于稀有血型,如Rh因子阴性或对异体蛋白易发生过敏反应的体质,术中又需要输血者更适合。一般于术前2周及l周对患者行肘静脉采血,每次采血为总血容量(血容量占患者体重的8%)的12%~15%。2次采血的时间间隔不少于5d,术前3d停止采血。采集血液经枸橼酸-枸橼酸盐-葡萄糖(ACD)血液保养液抗凝后置血库4℃保存。

(二)血液稀释式自体血回输

血液稀释式自体血回输是于麻醉后、手术开始前在手术台上行静脉或动脉采血,同时快速补充血浆增量剂(如晶体液或代血浆,晶体液与胶体液比例为1∶2)以维持血容量不变、稀释患者的血液,然后在手术中、后期或手术结束时把血液输还给患者的方法。有学者认为应用晶体液和右旋糖酐液将血液稀释到血细胞比容(Hct)为0.3时,可引起血黏度降低和心排血量增加,对组织的供氧效果最好。在较低的血红蛋白(Hb)水平、血液稀释状态下做手术能达到供氧、供能的目的。患者在血容量正常而血液稀释的生理状态下施行手术,术中流失的是稀释血,故可以大大减少红细胞量的丢失。另外,回输给患者的是几小时内的新鲜血,血液成分没有明显改变,因此不影响血液凝固,也不妨碍伤口的愈合。本法适用于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心功能Ⅲ级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预计术中失血>300ml、Hb>100g/L、Hct>0.3的患者。一般采血量按7.5~20.0ml/kg体重计算,相当于患者总血容量的20%~30%,以血Hct不低于0.3为限。手术中失血量超过300ml时开始回输自体血。

(三)回收式自体血回输

回收式自体血回输是指通过血液回输仪将术中或术后丢失的自体血回收,经洗涤、过滤、浓缩后输还给患者的方法。适用于体腔积血或术中失血较多的患者,如腹腔或胸腔钝性损伤、大动脉瘤破裂、脾破裂、肝移植、异位妊娠破裂、全髋关节置换术、脊柱侧弯矫形术、脊椎或脊髓肿瘤摘除术等。回输的方法主要有2种,一种是采用血液回输机自动回输,此法应具有一定的设备条件。在手术开始时启动血液回输机,先用肝素生理盐水预冲回收系统,肝素抗凝使每毫升回收血中含有5U肝素,采用负压吸引,将患者手术野的所有血液(包括术中的出血、渗血、洗涤带血纱布的生理盐水及手术切口生理盐水冲洗液等)收入储存器内。经过多层过滤、大量生理盐水冲洗、离心净化后,得到的45%~60%的红细胞生理盐水混悬液注入血液袋内在术中回输给患者。目前国产自体2000型回输机,因成本比较低,在临床上使用较为广泛。另一种是简易回输方法,用无菌负压吸引器采血,100ml加入3%的ACD血液保养液25ml,经过滤后回输给患者,整个过程需严格无菌操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