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肠外营养的进展

肠外营养的进展

时间:2023-03-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从1923年Florence Seibert发现致热原问题,使人们对静脉输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952年Robert Aubenic报道了10年用锁骨下静脉插管中心静脉输液,在完全胃肠外营养途径方面是一个重要的进步。1959年Francis Moore在《外科病的代谢管理》中提出了最佳的热卡与氮之比为150∶1,为外科营养理论基础的奠定做出了贡献。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分别在北京、天津、南京、上海等地建立了外科患者营养支持中心,至90年代,静脉营养制剂品种、规格齐全,而且在应用上更趋合理与有效。

自从1923年Florence Seibert发现致热原问题,使人们对静脉输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937年Robert Elman等首次将蛋白质分解形成水解蛋白,输入静脉获得了成功,解决了氮源问题。至1940年Alfreed Shohl等使用结晶氨基酸输入人体,其分子越来越小,更容易被吸收。1945年Bernard Zimmerman发表了应用下腔静脉输注高糖的报道。1952年Robert Aubenic报道了10年用锁骨下静脉插管中心静脉输液,在完全胃肠外营养途径方面是一个重要的进步。1959年Francis Moore在《外科病的代谢管理》中提出了最佳的热卡与氮之比为150∶1,为外科营养理论基础的奠定做出了贡献。1961年瑞典科学家Arvid Wretlind解决了脂肪乳剂的稳定性,为营养提供了很好的热源。1967年Stanley Dudrick和Douglus Wilmore医师用小狗做实验,第一个在小犬的身体上证实了TPN的效果,同年锁骨下静脉输高热量和氮源在小儿外科获成功,自此以后,静脉营养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分别在北京、天津、南京、上海等地建立了外科患者营养支持中心,至90年代,静脉营养制剂品种、规格齐全,而且在应用上更趋合理与有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