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腹症诊断尚不明确时的处理原则
一般情况,急腹症于术前可明确诊断,但往往有些病例一时难以明确诊断(包括非典型急腹症)。其处理原则如下。
1.严密观察,反复检查分析,尽早明确诊断,判断有无手术指征。
2.注意如下措施。①不轻率应用止痛药,以免影响病情观察;②禁止热敷,热敷可使血管扩张、肌腱和韧带松弛、解除痉挛和炎症局部神经末梢的压迫,从而使疼痛减轻、掩盖症状、加重出血;③未能排除肠坏死、肠穿孔等不用灌肠和泻药,可选用解痉药治疗。
3.处理与病情监测观察同时进行。如防治休克,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控制感染和防治腹胀。
4.剖腹探查指征。在严密观察中,如有下列情况,应及时剖腹探查:①疑有腹腔内出血不止者;②疑有肠坏死或肠穿孔伴有严重腹膜炎者;③经密切观察和积极治疗后,腹痛不缓解,腹部体征不减轻,全身情况无好转反而加重者。
(二)外科急腹症的治疗原则
外科急腹症的治疗原则是以保全生命为主,同时最大限度地保全器官组织的功能。外科急腹症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要的手段,通过手术切除病灶或解除梗阻因素、修补穿孔、清除局部坏死组织、造瘘等方法,并且达到充分的引流。
正确掌握外科急腹症的手术时机十分重要,特别是危重患者,及时的手术可能会挽救患者的生命,延误诊断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特别是老年人,合并有重要脏器的功能不全,高血压、糖尿病,或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患者,往往反应迟钝,一旦出现血压下降可迅速进入不可逆的休克状态。因此,在手术前结合患者的心、肺、肝、肾、脑等重要器官的情况,评价患者保守治疗的前景或是手术的耐受性尤为重要。
急诊手术前的准备也要遵从准确评价、果断处理、重点准备的原则。这主要包括对病情的准备,建立营养通道,纠正电解质失衡,心理准备等。
急腹症的腹腔镜治疗作为新兴的治疗手段也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急诊的肠梗阻病例非常多见,而腹腔镜对于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不受患者胖瘦、腹部厚度的限制,能够迅速鉴别出急性肠梗阻的病因,是粘连成角、肠管扭转或是套叠、腹壁疝,并可迅速解除梗阻的病因。对于病情较重的急腹症患者,腹腔镜的操作避免了开腹手术带来的体液丧失和对其他重要器官功能的干扰,节省手术时间。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后肠粘连、胃瘫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腹腔镜治疗虽然具有微创的特点,但并不能取代开腹手术在急腹症治疗中的地位。
在急腹症的治疗过程中,全身与局部应用抗生素相结合,可有效地缓解症状,减少围手术期的感染机会。
很多急腹症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但要掌握好适应证,严密观察。许多研究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可缩短特殊营养支持的时间,有助于控制感染,减少并发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