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休克早期微环境变化的代偿意义

休克早期微环境变化的代偿意义

时间:2023-03-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低血容量性休克 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患者血管内容量不足是这类休克的主要临床病理生理改变,见于出血、腹泻、创伤后等。外科常见的休克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目前认为,一位休克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多种休克,称为混合性休克。休克是各种强烈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的急性血液循环衰竭,其特点是微循环的灌注不足导致细胞代谢障碍和细胞损伤引起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多年来休克按临床来源分为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shock)、烧伤性休克(burn shock)、创伤性休克(traumatic shock)、感染性休克(infectious shock)、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过敏性休克(anaphylactic shock)、神经源性休克(neurogenic shock)等,一目了然地指明了休克的临床来源。近年来国内外趋于一致的新认识是将休克按发生原因的病理生理改变分类,这是人们对休克的认识已从临床描述向病理生理水平过渡的必然结果,新分类法用了新名称,但也沿用了一些旧名称,这可能引起一些混乱,但好处是能为更好地理解和治疗休克提供直接的依据。

1.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 作为循环动力中心的心脏尤其是左心室发生前向性功能衰竭造成的休克,其诊断的主要依据是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1.8L/(min· m2)、肺动脉楔压(pulmonary capillary wedge pressure,PCWP)>18mmHg、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80mmHg、尿排出量(urinary output,UO)<20ml/h。临床来源主要有3类:①心肌收缩力减弱,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扩张型心肌病及感染性休克时的心肌抑制等;②心脏机械结构异常,如严重二尖瓣关闭不全、室壁瘤及各种原因造成的严重左室流出道梗阻等;③严重心律失常。

2.低血容量性休克(oliguric hypovolemic shock) 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患者血管内容量不足是这类休克的主要临床病理生理改变,见于出血、腹泻、创伤后等。

3.分布性休克(distributive shock) 这类休克的共同特点是外周血管失张及阻力血管小动脉失张使大血管内压力损失,容量血管失张使回心血量锐减,这两种情况可以单独或合并存在。血流在毛细血管或静脉中潴留,或以其他形式重新分布,而微循环中有效灌注不足。过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以及神经源性休克等都属于这一类。

4.心外阻塞性休克(extracardiac obstructive shock) 心脏以外原因的血流阻塞,临床见于急性心脏压塞、缩窄性心包炎、肺栓塞、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主动脉缩窄等。血流阻塞导致左室舒张期不能充分充盈,从而降低心排血量。

外科常见的休克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目前认为,一位休克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多种休克,称为混合性休克。如低血容量性休克合并分布性休克(感染或药物中毒)、心源性休克合并低血容量性休克等。这些混合性休克的临床表现是各类休克症状的综合,也可在治疗一种休克时呈现出另一种休克的特征。

虽然各类休克的原始动因不同,但疾病过程本质相同。休克是各种强烈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的急性血液循环衰竭,其特点是微循环的灌注不足导致细胞代谢障碍和细胞损伤引起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