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血管吻合技术的发展使得器官移植成为可能。现代血管吻合技术是由诺贝尔奖获得者Carrel创立的。他于1902年在动物身上展开了广泛的血管吻合的器官移植试验并获成功。但是由于当时对器官移植后发生的免疫排斥反应缺乏认识,仍然无法使移植物获得长期存活。20世纪30年代,Gorer在研究小鼠血型时发现H-2血型与小鼠肿瘤移植排斥反应有关,以后的研究确定H-2就是小鼠的同种移植抗原或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直至20世纪40年代,英国外科医生Medawar应用家兔的皮肤移植实验模型,初次证实了同种皮肤移植排斥反应本质上是一种免疫反应现象。这些发现奠定了后来的移植免疫生物学的基础。
根据全球统计数据显示,到2002年底全球共完成近100万例次器官移植,其中肾移植近60万例次,最长存活40年;肝移植超过10万例次,最长存活33年;胰腺移植接近5 000例次,最长存活19年;肺移植15 000多例次,最长存活15年;骨髓移植超过13万例次,最长存活30年。接受器官移植的女性,不仅可能恢复生活质量,而且一部分人可以正常怀孕:从1991-2002年,接受器官移植的女性共怀孕1 324次,出生1 358个胎儿。
目前,器官移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①移植物功能减退和丧失。影响这一问题的原因除了免疫学因素之外,非免疫学的因素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如长期口服免疫抑制药导致发生恶性肿瘤的概率增加。②供移植的器官严重短缺,很多患者因为未能得到合适的供移植器官而在等待中死亡。国外已有一些国家制定了脑死亡法和器官捐献法,这些大大推动了器官移植的发展,但仍不能缓解临床上需要进行器官移植患者的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