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
血糖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葡萄糖被小肠吸收,经肝门静脉入肝。肝是调节糖代谢的重要器官,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是影响糖代谢的主要激素。在正常情况下,糖的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保持动态平衡,故血糖的浓度也相对稳定。测定血糖对于判断糖代谢的情况及其与代谢紊乱相关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这里主要介绍从手指采血标本进行血糖的测量用于临床观察患者血糖的波动。
(二)物品准备
75%乙醇、无菌棉签、血糖测试仪(已正确安装密码牌)、血糖试纸、采血笔、采血针。
(三)方法
1.核对医嘱,洗手、戴口罩,查对床号、姓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2.按采血笔操作步骤安装采血针(图10-5-17),消毒指尖并待干。
图10-5-17 安装采血针
3.取出血糖试纸插入血糖仪,自动开机后确认屏幕上显示的密码号与试制筒上的密码号匹配,屏幕出现闪烁的血滴符号(图10-5-18)。
4.将采血针刺入已消毒的指尖侧面开始采血,一般刺入深度为2~3mm,让血液自然流出,避免过分按摩和挤压(图10-5-19)。
图10-5-18 插入血糖试纸
图10-5-19 采血
5.将血滴触及试纸弧形边缘缺口处(图10-5-20),试纸自动吸血,需确认测试区完全被血液覆盖(图10-5-21)。
6.读取屏幕上显示的测量结果并记录。
7.取出试纸,关闭血糖仪,使用弃针栓安全退出采血针(图10-5-22)。
图10-5-20 血滴触及试纸
10-5-21 测试区完全被血液覆盖
图10-5-22 退出针头
(四)结果判断
空腹血糖的正常值为3.6~6.1mmol/L,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h血糖≥11.1mmol/L为糖尿病。空腹血糖在6.1~7mmol/L时为空腹血糖异常,餐后2h血糖在7.8~11.1mmol/L时为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和糖耐量异常者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早干预。
餐后2h血糖检查实际上是一种简化的葡萄糖耐量试验,由于该方法较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抽血次数少,简单易行,易为患者接受,已成为临床上筛选和发现空腹血糖正常的糖尿病患者的最常用方法。测定餐后2h血糖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用于诊断,二是观察糖耐量的恢复情况,从而反映胰岛的功能状态。若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高,常提示患者耐糖功能不好,胰岛素的分泌延迟;若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也正常,说明患者的耐糖功能较好。
(五)注意事项
1.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准确把握血糖测定的时间。空腹血糖指隔夜空腹8h以上,早餐前采血测定的血糖值;餐前血糖指早、中、晚餐前测定的血糖值;餐后2h血糖指早、中、晚餐从吃第一口饭时计时后2h测定的血糖。
2.为避免消毒液混合在血液中影响测量结果,在消毒皮肤后要彻底待干后再扎针取血。
3.扎针后要让末梢血液自然流出,或让患者手指下垂待血液流出,切不可由操作者挤压患者的指端取血。因为挤压指端的同时会促使组织液的渗出,从而稀释了末梢血液,影响血糖测定结果。
4.采血部位要交替轮换,不要长期刺扎一个地方,以免形成瘢痕。
5.要妥善保护血糖仪,特别要注意防潮。因为潮湿的空气可使水分附于仪器的光路上而影响检测结果。此外,试纸取出后要及时将瓶口盖好,以防试纸受潮。
6.要注意某些药物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有学者提出大量的维生素C、谷胱甘肽等会使结果偏低。因此,对特别低的结果要了解用药情况后才可做出结果判断,必要时进行重复测定。
7.要定期对血糖仪进行校正测定,以便对仪器的准确性作出评价。
(陆小英)
参考文献
[1]毕连枝,吴忠平,陈 丽.腰池持续体外引流的护理体会.护士进修杂志,2002,17(5):397
[2]陈茂君,王春芝,王 睿.神经外科患者行持续腰穿外引流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0,35(9):537-538
[3]于俊娟,张瑞荣,张超英.脑室引流护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黑龙江医药科学,2001,24(6):96
[4]杨宝仙,王艳琼,钱 云,等.甲状腺手术切口引流的改进及护理.护理学杂志,2002,17(3):165
[5]钟燕秀,张倩妹.乳癌改良根治术后双管负压引流的观察和护理.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54-55
[6]彭雪娟.留置胃管的护理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2001,36(7):532-533
[7]朱玉芹,吴晓花.国内留置胃管的护理研究进展.护士进修杂志,2006,21(4):371-373
[8]谢雁群.鼻胆管引流与T管引流在胆总管切开取石围手术的护理研究.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11):93-95
[9]刘 蕊,李 楠,李艳平.胸腔引流管的护理进展.护理研究,2006,20(7):1805-1806
[10]金秋艳,舒建厂,张 明.腹腔引流的合理应用与管理.腹部外科,2005,18(6):380
[11]曹洪良,汤晓东.腹腔引流术的改进.腹部外科,2002,15(6):371-372
[12]朱秀兰,王 荣,刘文华,等.腹壁切口感染置管灌洗引流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0,35(8):508-509
[13]刘 萌,魏瑛琪.T管引流的护理现状与进展.齐鲁护理杂志,2006,12(6):1194-1195
[14]师桂琴,王建荣,安丽莎.重症胰腺炎腹腔灌洗引流护理.当代护士,2001,7(2):12
[15]郑艳华,宋晓红,田丽娟,等.肝癌患者肝叶切除术后腹腔双套管低负压引流的护理.四川肿瘤防治,2005,18(2):119-120
[16]肖 军.泌尿外科引流管的护理.咸宁学院学报,2005,19(2):143-144
[17]马朝辉.监护仪常见参数远离和故障现象分析及处理.计量与测试技术,2005,32(2):35-37
[18]梦娜莎.输液泵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与存储保养.医疗卫生装备,2005,26(11):88
[19]熊钰忠,王细荣.输液泵常见故障及处理.医疗装备,2006,18(6):18
[20]谭宏峰,蒋德林.急救设备的使用与常见故障维护.医疗设备信息,2005,20(5):69
[21]谢 力.智能输(注)液泵选择与使用管理.医疗设备信息,2005,20(3):68-69
[22]陈小萍.护士在使用医疗仪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医院管理,2004,24(7):44-45
[23]王慧丽.微量注射泵的临床应用及保养.医疗装备,2001,14(4):28-29
[24]俞久美,姜英华.微量注射泵不安全因素现状分析与对策.河北医学,2001,7(10):942
[25]田 涛,陈慧珍.浅谈强化安全护理与防范对策.护理进修杂志,2001,16(1):29
[26]都 菁,李 峥,郭淑丽.人工气道温湿化方法的护理研究进展.现代护理,2006,12(2):120-121
[27]杨香莲,郭 建,于晓伟.湿纱布覆盖法湿化人工气道的误区.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11):1872
[28]陈惠珠,郑全铱.微量注射泵在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应用.护理研究,2001,15(6):339
[29]杨 晶,张金环.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行鼻气管的康复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5,30(4):200
[30]王敏丽.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23
[31]李有莲,郭楼英.气管切开后呼吸道相关因素的监护.中华医学感染杂志,2000,10(2):141
[32]石美玉.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研究与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40
[33]梁 皎,陈建裕.漂浮导管ICU的应用与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1,17(2):40-41
[34]赵 馨,茅晓芸,赵 香.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护理.山西医学大学学报,2001,32(6):553
[35]严丽华.应用漂浮导管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护理.实用医学杂志,2000,16(3):256
[36]谭肖兰,杜佩坚,何玉彩.应用Swan-Ganz导管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护理.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5,10(4):314-315
[37]戚桂梅,王兴琳.浅谈漂浮导管常见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2,9(19):1567-1568
[38]于艳青,柏 颖,杨 捷.漂浮导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现状.现代护理,2005,11(12):929-931
[39]Dragosavac D,Araco S,Carieli M c.Invasive haemodynamic monitoring in the postoperative period of cardiac surgery.Arq Bras Cardiol,1999,73:129
[40]宋燕秋.漂浮导管血液动力学监测的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0,6(3):201-202
[41]代义春,刘尚珍.56例中心静脉压监测的护理体会.成都医药,2005,31(1):50
[42]黄春叶,林月双,黄秀兰.机械通气患者中心静脉压测量方法的探讨.护理研究,2004,18(11):1903-1904
[43]陈茂君,陈克芳,卢子英.中心静脉压的动态监测及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0,15(10):789
[44]张月琴.危重患者中心静脉压的监测及其临床意义.新医学,2006,37(7):482-483
[45]马冬萍,余咏梅.应用PICC导管测量中心静脉压的方法.护士进修杂志,2004,19(12):1075
[46]杜文涛.不同取血方法对快速血糖仪测量值的影响.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8(6):550-551
[47]钱永萍,王立新,杨慧君.采血方法对快速血糖测量值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6):11-12
[48]王 云.餐后血糖测试的意义及餐后高血糖治疗进展.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5(9):974-976
[49]魏京辉.快速血糖测量值准确性的影响因素.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3):1815-1816
[50]周民芳,邓中新.床边血糖测定及质量控制方法.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9-20
[51]Ronco C,Bellomo R.Acute renal and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in the ICU:from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to multiple organ support therapy.Int J Art Org,2002,25:733-747
[52]Druml AW.Nutritional management of acute renal failure.Am J Kidnye Dis,2001,37(12):89-94
[53]Brophy PD,Somers MJ,Baum MA,et al.Multi-centre evalution of anticoagulation in patients receiving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therapy.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05,20:1416-1421
[54]Morabito S,Guzzo I,Solazzo A,et al.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ies anticoagulation in the critically ill at high risk of bleeding.J Nephrol,2003,1:566-671
[55]Brophy PD,Somers MJ,Baum MA,et al.Multi-centre evaluation of anticoagu-lation in patients receiving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05,20:1416-1421
[56]黎磊石,季大玺.南京:连续性血液净化.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346-351
[57]付 平,崔天蕾.CRRT的临床应用进展.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411-433
[58]谢红浪,季大玺.不同透析膜的生物特性及临床应用.肾脏病及透析肾移植,2004,13:374-377
[59]林惠凤.实用血液净化护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60]梅长林,叶朝阳,赵学智.实用透析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25
[61]邓小明,范晓华.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在非肾脏疾病中应用.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5,26 (1):52-57
[62]王 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抗凝策略.中国血液净化,2006,9:645-646
[63]李保春,俞卫锋,袁伟杰.多器官功能衰竭.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
[64]王 刚.透析与肾移植实用手册.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46-15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