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型超声 A型超声直接检查法轴位正常波形为始波-晶状体波-玻璃体平段-球壁和球后组织波。每一声学界面反射形成一个波峰,按时间顺序排列在一个基线,构成探查方向的一维图像。界面密度差越大,回声越强,波峰值亦越高。前部一簇杂乱波峰为探头与皮肤接触的回声,无临床意义;其后两个中高峰为晶体前后界面回声;再向后为较长的平段,缺乏回声,此为玻璃体腔,玻璃体后高波峰为球后壁内界面(即视网膜)回声;此后高低不等的波峰即为球后眶内组织的界面回声。非轴位正常波形无晶状体波。A型超声可精确测量轴向距离,因此常用于眼的生物学测量,如角膜厚度、前房轴深和眼轴长度等。
2.B型超声 通过扇形扫描或线阵扫描,对超声部位进行声学切面,形成逼真的二维图像。B型超声图像由大小不等、亮度不同的光点组成,表示不同界面的声反射。B型超声轴位探查(图9-1~9-3)可显示眼睑、角膜、前房、虹膜、晶状体、玻璃体暗区、弧形眼球后壁界回声,球后脂肪垫为一 W形光区,其间的三角形切迹,为视神经所在部位。若探头非轴位扫描时,球后脂肪垫为三角形暗区。赤道面扫描时,脂肪垫呈舟状光区。其上或下方可显示带状弱回声的眼外肌图像。B型超声多用于眼部和眶部病变的诊断,是眼科临床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
图9-1 B超显示虹膜、晶体
图9-2 人工晶体反射波
图9-3 高度近视、后巩膜葡萄肿
3.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 UBM的探头沿眼球各子午线呈线型移动,进行线性扫描收集射电频率,UBM根据时间增益补偿将衰减部分的信号放大,信号经非线性加工及数字转换系统转换到高速扫描仪并储存,在视频监视器上以灰度信号显示。在屏幕上形成一个二维的眼球横切面图像。
角膜在UBM扫描图像(图9-4)中为两条强回声光带夹一低回声暗区,前表面的强回声光带为角膜上皮层和前弹力层形成,可细分为角膜上皮和前弹力层两条光带;后表面的强回声光带为后弹力层和内皮细胞层形成,一般不能细分;角膜基质构成中间的低回声暗区,由中央向周边部逐渐增厚,可在图像任一部位进行厚度测量。巩膜全层为—均质的强回声光带,其表面可见一厚度不等的暗区,为表面结膜。角巩膜缘:由于角膜为两条强回声光带夹一低回声暗区,而巩膜为—强回声光带,其交界处在UBM图像上清晰可见。
虹膜形态的扫描:虹膜为一中强回声结构,表面欠平整;虹膜形态有3种情况(图9-5~9-7):中央虹膜最厚,向周边逐渐变薄;中周部虹膜最厚,向中央和周边逐渐变薄;虹膜厚度均匀一致。前房在UBM图像上为低回声暗区,位于角膜、虹膜和晶状体之间。其深度可在任何一点角膜与晶状体、角膜与虹膜之间被测量。虹膜角膜角由角膜、巩膜和虹膜根部构成。UBM图像上可观察到小梁网、Schlemms管、虹膜角膜角的宽窄以及虹膜根部的厚度、形态和虹膜根部附着位置(图9-8~9-10)(Ⅰ级:虹膜根部附着于巩膜嵴上;Ⅱ级:虹膜根部附着于睫状体的前部,可见窄的睫状体带;Ⅲ级:虹膜根部附着于睫状体的后部,可见宽的睫状体带)。在UBM图像上,还可以清晰看见后房的形态和深度、睫状体形态、睫状突与晶状体周边部的相对位置。
图9-4 正常眼UBM图像
图9-5 中央虹膜最厚,向周边逐渐变薄
图9-6 中周部虹膜最厚,向中央和周边逐渐变薄
图9-7 虹膜厚度均匀一致
图9-8 Ⅰ级:虹膜根部附着于巩膜嵴上
图9-9 Ⅱ级:虹膜根部附着于睫状体的前部,可见窄的睫状体带
图9-10 Ⅲ级:虹膜根部附着于睫状体的后部,可见宽的睫状体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