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固脏腑之本以扶正

固脏腑之本以扶正

时间:2023-03-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太阳虽为六经之表,三阳之首,但与他经他脏关系极为密切,所以仲景在治疗太阳病时,不仅注意到经,而且注意到府,以及与太阳有关的脏腑,使受影响的脏腑能得到及时的治疗,不致损害过甚,这也是仲景扶正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仲景固脏腑之本的思想,还充分表现在脾胃方面,除阳明、太阴两经多论脏腑外,其他各经也都充分体现了这一主导思想。总之,仲景的扶正固本思想,贯串《伤寒论》的始终。

脏腑之在人体,所关甚巨,是精气藏守之所,又是人身形体强壮的根本。《灵枢·胀论篇》说:“脏腑之在胸胁腹里之内也,若匣匮之藏禁器也。”《伤寒论》虽以六经为纲进行论证,但其基础,仍是脏腑,所以仲景在《伤寒论》中是非常重视脏腑的。

太阳经包括膀胱与小肠,从其经脉循行来说,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下项夹脊抵腰中,下走足小趾,络胃属膀胱。手太阳小肠经,起于手小指而走头,络心属小肠。太阳经分布范围较广,统辖周身肤表,气血借此以贯注于肤表,起着卫外作用,人们称太阳为人身之藩篱,统一身之营卫,即此之谓。由于太阳统一身之营卫,而营卫关乎心肺(心营肺卫)。所以太阳病营卫不利,就容易影响到心肺,如麻黄汤证之“喘”,麻杏石甘汤证之“喘”,均为太阳病涉及于肺之例;桂枝甘草汤之心下悸,炙甘草汤之心动悸,皆为太阳涉及于心之例。太阳与少阴相为表里,少阴为太阳之根,若少阴先虚,根蒂不固,表邪极易内陷少阴,“实则太阳,虚则少阴”就是这个道理。膀胱为太阳之府,经府相通,在经之邪,可直接犯于膀胱,影响水道通调,发生“蓄水”证,成为经府同病,仲景即用五苓散以两解表里,此是太阳自病之例。太阳虽为六经之表,三阳之首,但与他经他脏关系极为密切,所以仲景在治疗太阳病时,不仅注意到经,而且注意到府,以及与太阳有关的脏腑,使受影响的脏腑能得到及时的治疗,不致损害过甚,这也是仲景扶正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

再从少阴经观之。心属火,肾属水,肾水上交与心,心火下济于肾,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但火(心)中有真阴,水(肾)中有真阳。在人的生命活动中,肾为先天之本,肾阴称为真阴,肾阳称为真阳,是生命之根本,故病入少阴,动辄关系人之生死,所以少阴之死证,不是亡阴,就是亡阳。由于心肾为水火阴阳之脏,故邪犯少阴,既可以从阴化寒,也可以从阳化热。但从少阴病的性质来看,多为心肾阳气不振,甚至衰竭,所以仲景以“脉微细,但欲寐”为少阴病的提纲。若少阴病,阳气大虚而“脉沉者”,仲景则以四逆汤急温之,以防阳脱;若少阴病,邪从阳化,症见“心烦,不得卧”,仲景则以黄连阿胶汤,以救水枯火炎之急。于此可见,少阴的救阴救阳法,皆是为固少阴心肾之本而设。

从太阳病和少阴病的治例来看,仲景虽以六经论证,但在治疗上始终都在注意脏腑之性能及其病变情况。仲景固脏腑之本的思想,还充分表现在脾胃方面,除阳明、太阴两经多论脏腑外,其他各经也都充分体现了这一主导思想。《伤寒论》虽不是治脾胃病的专书,但从112方来看,有相当部分是专治或兼治脾胃的,其理之精,其法之妙,难于一言而尽。可以说,仲景《伤寒论》为脾胃病的治疗,开创了许多法门,值得进一步探讨。

仲景为什么这样重视“扶正固本”呢?因为疾病的发生,关系到人体正气和邪气两个方面。在病变过程中,二者是互相斗争,互有胜负的,正胜邪退则病趋向痊愈,正不胜邪则病趋向危重。可见正气虚,不仅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而且也是疾病的发展、变化、预后和转归的根本原因。因此,在治疗疾病时,除注意致病因素以外,还要着重调整机体的功能,以增强抗病能力。尤其伤寒病变化较多,或“循经传”,或“越经传”,或“表里传”,“或并病”,或“合病”,或“直中”,无不关乎人体正气强弱这个主要因素。一般说,人当感邪以后,正气就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尤其在疾病的中、后期,正气损伤更为严重,临床治疗,若不考虑正气这个本,就难免有弊端。

总之,仲景的扶正固本思想,贯串《伤寒论》的始终。发汗不忘本,如桂枝汤之“啜粥,取微汗”;下不忘本,如大承气汤“得下,余勿服”;吐不忘本,如“得快吐乃止。诸亡血家,不可与瓜蒂散”;清不忘本,如“凡用栀子汤,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如此等等,皆是仲景扶正固本之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