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病证变化的动态观

病证变化的动态观

时间:2023-03-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病证发展转化规律表明,疾病是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一种运动形式,任何疾病总不是静止的。证亦时刻随之变化。又如六气之邪,有阴阳不同,其伤人也,又随人身之阴阳强弱变化而为病。如若辨证不明,治疗方法失当,则事与愿违,往往导致疾病证型发生改变。邪正对比决定疾病的转归,也决定证型的转变。3.病证随四时阴阳的变化而变化 邪正之间的盛衰消长不仅决定疾病的发生与否,而且直接影响疾病的发展变化。

病证发展转化规律表明,疾病是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一种运动形式,任何疾病总不是静止的。如《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在不同的发展过程和同一发展过程的不同发展阶段,疾病的矛盾不断发展转化,表现为不同的证候。它随外界气候,随患者个体体质,随邪正关系的对比,随治疗措施当否……证亦时刻随之变化。

1.证随个体体质而变 体质对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其所产生病变的倾向性起重要作用,不同的体质对疾病有不同的反应,产生不同的证型。仲景创外感疾病六经辨证体系,病邪传向何处,是由表入里,还是由里出表,关键在人身阳气之强弱,阳盛者则由太阳传至阳明,阳弱内寒则由阳经传入阴经,故后人有“实则阳明,虚则太阴”之说。《伤寒论》第7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说明个体阳气强弱不同,发病的证型就各不相同。又如六气之邪,有阴阳不同,其伤人也,又随人身之阴阳强弱变化而为病。面白阳虚之人,其体丰者,多痰湿,感受之,多化寒湿,体壮阳盛之人,多湿热,感受之,从阳化热,湿热胶结必粘滞难解。面苍阴虚之人,其形瘦者,内火易动,感受之,湿从热化,反伤津液,与阳虚之证相反。

2.证随治疗措施当否而变 治疗疾病有它特定的原则,如协调阴阳平衡,病邪当因势利导,在表当汗解,里实当攻下,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盛者泻之,虚者补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等。而且治疗当适事为故,过犹不及。如若辨证不明,治疗方法失当,则事与愿违,往往导致疾病证型发生改变。如《伤寒论》中太阳病发汗太过,致阳虚汗漏并表证不解,证随邪正对比的变化而变。邪正对比决定疾病的转归,也决定证型的转变。

3.病证随四时阴阳的变化而变化 邪正之间的盛衰消长不仅决定疾病的发生与否,而且直接影响疾病的发展变化。而邪正的盛衰消长又每受自然界阴阳变化所制约,故《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根据昼夜阴阳变化节律而得出百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传变规律。疾病的传变亦与人体内部脏腑功能失调状况密切相关,由于“五脏相通”,因此疾病发展变化每每“移皆有次”(《素问·玉机真脏论》)。要了解疾病的传变,就必须着眼于脏腑之间的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从整体失衡的角度去认识和估测病变趋势。而且,人体五脏之气又与自然界四时五行之气相通应,《素问·脏气法时论》据此提出了五脏病在一年、一月、一日中各不同时间段中“愈”、“甚”、“持”、“起”的病情变化规律。

总之,疾病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影响这一过程的因素,有外在的致病邪气,又有内在的抗病正气;既有体内环境的失调状况,又有天地四时阴阳变化。必须从整体角度综合考虑各种内外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才能准确把握其发展变化机制。把疾病视为受外界环境所影响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以动态的观点,从整体失衡的角度研究疾病发展变化机制,把握疾病传变规律,这种整体联系,恒动变化的病理观,贯穿在诊治疾病的始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