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心痛,相当于西医之冠心病心绞痛,是由于正气亏虚,痰浊、瘀血、气滞、寒凝而引起心脉痹阻不畅,临床以膻中或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18]。
古代医籍中所论之“胸痹”、“心痛”、“胸痛”、“厥心痛”、“真心痛”、“心脾痛”、“心胃痛”等疾病均与冠心病心绞痛有一定相似性,归纳历代医家对上述疾病的认识,胸痹心痛病变以心为主(病位在心或心之包络),疼痛位于膻中或左胸膺部,突然发作或反复发作,疼痛性质有闷痛、刺痛、胀痛、灼痛、绞痛、隐痛等不同,可伴有咽喉、肩背、手臂、手指、脘腹等部位不适。其病机为本虚标实,故治当急则治其标,以祛邪为首务,以通为法,通则不痛,邪去继之培本。如《医学入门·心脾痛》曰:“厥心痛……新者,身既受寒,口又伤冷,郁遏元阳,宜草豆蔻丸、鸡舌香散温散之,或神保丸温利之。稍久寒郁为热,或因七情者,始终是火,此古方多以苦寒泻火为主,辛热行气为向导也[20]。”指出心痛新发则温散或温利,久而化热,则治以“苦寒泻火为主,辛热行气为向导”。
本病有虚实之不同,虚证包括心气不足、心血亏虚、心阴亏损、心阳不振和气阴两虚,以扶正为主要治则,具体治法包括益气、养血、滋阴、扶阳、气阴双补等;实证有因于气滞、寒凝、血瘀、痰浊、火邪之不同,祛邪为主要治则,具体治法包括疏利气机、温散寒邪、活血化瘀、化痰逐饮、清热泻火等。《临证指南医案·胸痹》曰:“若夫胸痹,则但因胸中阳虚不运,久而成痹……《金匮》立方,俱用辛滑温通……先生宗之加减而治,亦惟流运上焦清阳为主[86]。”提出治疗胸痹采用辛滑温通之药,“流运上焦清阳为主”。
本病发作时当急治其标,以止痛为要,《类证治裁·心痛》言:“真心痛……由寒邪攻触,猝大痛,无声,面青气冷,手足青至节,急用麻黄、桂、附、干姜之属,温散其寒,亦死中求活也[87]。”指出急救之法。若病以实为主,泻其实则“通而不痛”,可先通后补;若病以虚为主,补其虚则“荣而不痛”,可同时佐以泻实,此以补为通之法也。缓解期当缓治其本,以补虚为要,补气血阴阳之不足,兼以祛邪。本病临床每多见虚实夹杂之证,医者必须仔细审度其虚实之孰轻孰重,而后根据审度的结果进行立法处方,或以通为主,佐以扶正,或以补为主,佐以祛邪,或通补兼施,要在祛邪不伤正,扶正不助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