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机认识
张老认为,老年冠心病的病机虽然不外本虚标实,但又有其本身特点:
1.本虚为主,心脉失营而痛 老年冠心病胸痛多由心脏气、血、阴、阳亏损,不能荣养心脉所致,同时容易出现互损的严重病变。
2.由本而标,虚中可夹邪实 老年冠心病虽以本虚为主,但又因虚致实,常夹邪实。所夹邪实主要是痰、瘀、气滞3种,寒、热则可兼而见之。
3.五脏虚弱,恒多兼证 与之关系密切的兼证有眩晕(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痰饮咳喘(慢支)、胁痛(胆囊炎、胆石症)及胃脘痛(溃疡病、慢性胃炎)等。
4.精气两亏,心神尤易受损 老年冠心病患者由于肾精已亏,精不生气,气不养神,故心神更易受损。
(二)治疗大法
1.不营而痛,治以补益养心 常用方法如下:
(1)益气温阳法:用治气阳两虚者,其中以气虚明显者,用生晒参、生黄芪、炙甘草及附、桂。张老主张补心气宜重用甘草(可达9g以上),不必因有胸闷而畏其“甘能助满”,凡舌净者皆可重用。以心阳虚为著者,则用红参、附、桂,并加干姜、细辛以增温阳通脉之力。倘见脊寒如淋冰水者,多缘肾督阳虚,常用鹿角。
(2)益气养阴法:用治气阴两虚者,以生脉散加昧。生脉散中五味子一药,张老亦不因胸闷而惧用,认为凡虚而闷者,用之最当;惟逢有热象,或兼痰浊者,方须避免使用。
(3)培补中气法:老年冠心病心气心血不足者常与脾胃虚弱有关,因后天化源不足而心气心血乏于充养。在具体治疗上又详辨脾胃虚弱、脾虚失运、脾阴不足和中气下陷等不同见证,分别用补脾气(参苓白术散)、运脾胃(枳术丸)、补脾阴(资生丸)以及升补中气(补中益气汤)等法,同时加用补血荣养心脉之品,助气血生化而养心脉。
(4)补肾填精法:用治肾精不足的胸痛患者。该类患者病情顽固,病程长,临证既有肾精不足之象,又有心气心血亏虚之候,皆因精不化血、精不生气所致。治疗以补肾精为主,参以养心血、益心气。填肾精常用左、右归丸,凡纳可者重用熟地黄、山茱萸、黄精,甚者选用龟甲、鹿角、紫河车等血肉有情之品。养心血或益心气,则分别选用当归补血汤、归脾丸或参、芪、四君子汤等,以填精化血,精气互生。
(5)阴阳并调法:高年久罹胸痹每多阴阳互损,非阴阳并调法不效。阴损及阳轻证,仿炙甘草汤意,以阳中求阴;重症则附、桂同用于养心阴方中,以扶阳配阴。阳虚及阴轻症,在温阳方中酌加沙参、麦冬、石斛;重症则合生地黄、熟地黄、山茱萸、何首乌等阴中求阳,养阴配阳,俾阴阳相济而心脉得养。
2.心本在肾,注重心肾并治 张老认为,老年冠心病临床表现中心肾关系较为密切的有4种证候,即心痛、心喘、心水和心悸。分别治以补肾填精缓心痛、补肾气而平心喘、温肾阳而去心水、滋肾阴而定心悸。
(三)临床用药特点
1.补养选药精当,谨防互损
(1)补心阴要避免过用凉润,尤慎苦寒;倘阴虚之甚须补以寒凉,则宜略佐温热(如补骨脂、肉苁蓉)。温心阳要避免过用温热,尤慎辛燥;阳虚之甚须补以辛热,则宜略佐凉润。
(2)在治疗中要注意互损先兆,及时用药以防微杜渐。如舌红转淡,宜减凉润,苔白转干,当免过温。
(3)凡须久服者,补心阴中宜酌加益心气、温心阳之品(芪、草、桂枝等),温心阳中宜配用养心阴之品(麦冬、沙参、玉竹等),既可阴阳互济,又可防偏盛之害。
2.善用附子,巧于配伍 凡遇心功能不全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张老主张用附子强心,通过灵活配伍,应用甚广:如心功能不全兼心火者,用附子合黄连(或木通);有肝火者,附子合龙胆草;有胃肠积热,或瘀热互阻者,用附子合大黄;兼虚阳上扰者,用附子合磁石、珍珠母;兼肝阳者,用附子合羚羊角。
3.时时注意护养心神 鉴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在病程中先后都会出现心神受损之象,张老十分重视护养心神,凡见心神亏损证候之一者,即据不同辨证选用各种养心安神之品。常用汤、丸,如心气阳虚而见心神虚损者,桂甘龙牡汤;气阴亏而见心神虚损者,重用甘麦大枣汤;心阴虚者,用天王补心丹;阴虚火旺者,用朱砂安神丸,重症用黄连阿胶汤;肝热扰心者,加酸枣仁汤。
4.推崇膏方调治,散剂善后 老年冠心病以本虚为主,最多精气两亏、阴阳互损、寒热虚实夹杂,或见数脏同病,故张老认为尤宜膏方调治,以此强壮体质,祛除病邪,减轻心绞痛的发作。其使用要点有三:①须明宜忌;②分清攻补之宜;③注意动静结合。
老年冠心病多呈慢性病程,急暴之势已减,对其中症情较轻或基本稳定者,张老主张用药宜平宜轻,以散剂收功。常用生晒参1.5g,参三七1g,共研末分吞。偏气阳虚者用红参1.5g,参三七1g;偏气阴虚者用生晒参、炙甘草、枣仁各1.5g。倘有气逆者加沉香1g,仍有隐痛者加乳香1g或血竭1g[19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