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某,男,55岁,干部。阵发性胸闷、胸痛4个月。患者于1972年5月开始发生阵发性胸闷,同年7月开始发生阵发性心前区刺痛,一般在夜间发作,白天疲劳或饱食时也易发作,每次发作数秒至4~5min,放射至胸背部,含硝酸甘油片能缓解。过去有高血压病史。1972年8月做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动过速,双倍运动试验可疑阳性,血清胆固醇7.4mmol/L(286mg/dl)。某医院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连续给服双嘧达莫等,效果不显,胸痛发作日益增剧,每天半夜均发生心前区剧痛,日间心悸气急,头昏心烦,脉搏持续在100/min以上。
初诊:1972年9月10日。六脉俱弦细而数,舌边尖红,苔薄。素体阴亏阳亢,心气不足,气聚血滞,络道失和。胸脘痞闷,疼痛彻背,头昏心烦,手心灼热,面带浮火之象。理气疏瘀切忌过分香燥,柔肝滋阴力避腻滞窒塞。既须柔养,又当和络为要。
处方:鲜金斛(撕开先煎)30g,北沙参15g,乳香、甘松、炙黑甘草各3g,杭白芍、五灵脂、玫瑰花曲、沉香曲(包)、拌炒丝瓜络、白蒺藜各9g,盐水炒怀牛膝12g,桃仁4.5g,3剂。
二诊:9月21日。脉弦不若前之绷急,数势较缓,舌边尖红绛已淡。阴亏之体,肝肾不足,心气内竭未复,气聚血滞未疏,络道尚未浚和。胸痛虽瘥,脘闷尚作,间或头晕,手心灼热已减,戴阳之象渐平。续宜柔肝滋阴,和畅络隧为治。
处方:鲜金斛(撕开先煎)30g,北沙参18g,甘松、乳香、炙黑甘草各3g,羚羊角粉(另吞)0.3g,杭白芍、五灵脂、玫瑰花曲、沉香曲(包)、拌炒丝瓜络各9g,双钩藤(后下)、盐水炒怀牛膝、荷叶边各12g,桃仁4.5g,4剂。
三诊:9月15日。脉弦己缓,数势已平,舌尖微红。肝肾两亏,阴分失于涵养,心气尚未充复。气血凝滞较为疏通,胸痛已畅,而脘闷尚作,头晕已减,戴阳之象已瘥。再当柔养和畅为治。
处方:鲜金斛(撕开先煎)、珍珠母(先煎)各30g,北沙参18g,双钩藤(后下)、破麦冬各12g,乳香、炙黑甘草各3g,杭白芍、五灵脂、拌炒丝瓜络、柏子仁、沉香曲(包)各9g,琥珀粉(另吞)1.8g,桃仁4.5g。
四诊:9月20日。秋分即届,地气上升,燥令外刑,体虚者未能适应。心气难以舒展,胸脘痞闷,未见痛象。头时昏眩,寐不实酣。脉来濡缓而细数,论脉阳有下潜之象。舌尖红亦淡。今当以柔和舒畅为治。
处方:鲜金斛(撕开先煎)30g,北沙参24g,炙黑甘草、乳香、降香各3g,杭白芍、片姜黄、五灵脂、拌炒丝瓜络、沉香曲(包)各9g,远志6g,饭蒸菖蒲2.5g,桃仁4.5g,朱灯心1.5g,5剂。
五诊:10月10日。脉两手数势已平,重按冲和。舌尖红已淡,并较津润。诸恙次第摒退。再当柔肝畅气,养心疏瘀为治。
处方:鲜金斛(撕开先煎)30g,北沙参24g,炙黑甘草4.5g,杭白芍、片姜黄、拌炒丝瓜络、桃仁各9g,羚羊角粉(吞)0.6g,双钩藤(后下)、紫丹参各12g,广郁金(生打)、远志各6g,干菖蒲、降香屑、乳香各3g,黄花菜18g。7剂。
六诊:10月28日。脉来两手已渐平和,趋于坦途,气血已有协调之机。胃阴已复,心阴得育,虚火自潜,则面庞浮红之状渐退。舌尖红绛已淡。所以治冠心病非仅于温煦心阳已足胜事,而固心阴亦是一法。心痛既瘥,胸次亦旷若离空。脉症两参,是臻调理之途。再当养心阴、摄心阳、柔肝疏气和血斯可耳。
处方:鲜金斛(撕开先煎)30g,北沙参24g,五味子14g,米炒麦冬、杭白芍、紫丹参、八月札各9g,炙甘草4.5g,降香屑3g,浮小麦、合欢皮各18g,广郁金(生打)6g,玫瑰花5朵。7剂。
七诊:11月4日。浮阳已敛,心营已能涵养。气机和煦,血无凝滞。诸恙已能从险化夷。脉两手仅现软弱,是病去正衰之兆,亦脉证相符之候。今拟养心阴,摄心阳,进一步治之,聊为九仞之助。
处方:霍山石斛(另煎冲服)3g,北沙参24g,炒枣仁(研)、米炒麦冬12g,五味子2.5g,炙甘草4.5g,杭白芍、紫丹参、柏子仁各9g,远志6g,浮小麦、合欢皮各18g,玫瑰花5朵。10剂。
八诊:12月3日。六部脉已平稳,有力而有神。心营已渐涵养,心气已渐煦复。离照当空,阴霾自散。津充液濡,洒陈脏腑。舌质滋润,诸恙获退。冬令封藏,正可进补。
处方:潞党参、杭白芍、紫丹参、枸杞子各9g,拌捣大熟地黄、浮小麦、川石斛各18g,破麦冬、怀山药、柏子仁、朱茯苓各12g,炙甘草4.5g,远志、陈皮各6g。7剂。
【评析】 治疗冠心病,陈氏颇重柔肝之法,每于扶正化瘀之剂中,佐以柔肝,进退有法,疗效颇佳。
陈氏认为,本例的胸痛,不仅由于瘀血阻滞,更主要的是由于阴虚阳亢,气机阻遏所引起。陈氏始终运用柔肝养阴、补摄心阳为主,疏气和血为辅的治疗原则。用药上,理气疏瘀切忌过分香燥,而用五灵脂、乳香、丝瓜络、白蒺藜、玫瑰花等;柔肝滋阴力避腻滞窒塞,而用鲜金斛、北沙参、麦冬、白芍、炙黑甘草等。既柔养,又和络。并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有所侧重地使用柔、疏、和、养等治法,妥善地处理了主症与变症、兼症的关系,故能使心阴得养,心阳得敛,气血通调,疾病化险为夷。(《古今名医临证金鉴·胸痹心痛卷》[22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