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的病机在当代已经基本公认为“本虚标实”,针对这一基本病机,凡是以标实表现为主的,治之以祛邪法;以本虚表现为主的,治之以扶正法;如果标本相兼或者标本俱急,则治之以扶正祛邪诸法。
(一)益气活血法
方一:补气活血祛瘀汤
【药物组成】 黄芪50g,王不留行、桂枝各15g,丹参30g,党参、川芎各20g,桃仁、红花、当归、炙甘草各10g,三七4g(冲服),生姜3片,大枣3枚。
【加减】 阳虚甚者,加熟附子15g;气虚甚者,去党参,加人参10g;气滞重者,加檀香、薤白各10g;痰滞重者,加瓜蒌、白芥子各15g,半夏10g;脘痛纳差者,加砂仁10g或焦三仙各15g。
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并嘱患者忌食生冷,戒烟禁酒,注意精神饮食上的调养。
【疗效观察】 治疗胸痹心痛289例,显效(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者)81例,占28%;有效(症状明显好转,心电图基本恢复正常者)159例;好转(症状有所好转,心电图有所改善者)43例;无效(症状无好转,心电图无变化者)6例。总有效率为98%。
【方义】 证属本虚标实,气虚血瘀。盖由脏腑虚损致命门火衰而心阳不充,无力鼓动血液运行,致气滞或痰阻血瘀,痹阻心脉所致。所以强调温养气血以治其本,活血通脉以治其标。
本方主治心绞痛之气虚血瘀证。方中以黄芪为主药,善补胸中大气,俾大气旺则气滞行,血瘀通,痰浊化,即“大气一转,其结乃散”之谓也;配党参以增加补气之功;桂枝温补阳气,能宣痹通络祛瘀,是通心肺的要药;炙甘草养营补虚,桂、甘二者刚柔相济以复心阳,心阳足则心脉通;更配以活血化瘀之丹参、川芎、桃仁、红花、三七、王不留行等,使气血周行全身,通过补气之功,鼓舞正气,使气旺血行,推动诸药之力,使瘀祛络通,补行合用,可活血化瘀不伤正[276]。
方二
【药物组成】 黄芪、丹参、制何首乌各30g,葛根20g,川芎15g。
【加减】 ①兼阳虚寒凝者,加肉桂10g,高良姜15g,荜茇5g,重者加制附片15g;②兼阴虚血热者,加牡丹皮10g,赤芍、生地黄各15g,麦冬20g;③兼气郁痞满者,加香附、枳壳、郁金各15g;④兼痰湿壅滞者,加瓜蒌、半夏各15g,豆蔻10g;化热者加黄芩15g,茵陈20g;⑤针刺样疼痛明显者,加延胡索15g,或蒲黄10g,五灵脂10g;疼痛反复者,加三七10g;⑥水肿而小便少者,加白术20~30g,泽泻、茯苓各15g,黄芪加量至50~60g;⑦脉律失常,属快率者加生地黄、枣仁各15g,何首乌加至40g;属慢率者加当归15g,淫羊藿20g,肉桂、干姜各10g;重者合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脉结代者酌加苦参、炙甘草各10~20g,赤菌灵芝、当归各15~20g;⑧血压高者,酌加钩藤40~50g,黄芩15~20g,杜仲15g,桑寄生、夏枯草各30~40g;血压低者,加党参、麦冬各30g,五味子、黄精各15g,肉桂10g;⑨胆固醇或三酰甘油过高者,加决明子、泽泻、山楂各15g。
每日1剂,浓煎2次,3次分服。
【疗效观察】 心绞痛疗效:145例冠心病患者,临床治愈(服药2个月后,心绞痛症状渐缓解至完全消失,经2~3个月间断服药巩固疗效,停药观察2个月以上未复发者)31例,占21.38%;显效(停药观察1个月以上无复发者)48例;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大减,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显著减轻缩短,但不能停药,或停药后观察1个月内偶发者)46例;无效(经15d至1个月治疗,心绞痛无改善,或未达到有效标准者)20例,总有效率为86.2%。
心电图疗效:复查38例心电图,心绞痛稳定型的32例中,临床痊愈(心电图恢复正常)10例;显效(心电图显著改善)14例;有效(心电图有所改善)5例,无效(心电图无改善)3例,有效率为90.6%。
【方义】 气虚血瘀是冠心病心绞痛的基本病机,故治以益气活血法。本方主治心绞痛之气虚血瘀证。基本方性味平和,无论偏阴虚阳虑,或夹寒凝痰热者均相宜。方中黄芪益气,丹参化瘀,川芎活血。现代研究阐明,上药皆能显著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其血流量,改善心功能;制何首乌养血和络,葛根通经舒脉,二药能降低冠状动脉阻力,增加血流量,改善心肌收缩力,减低心肌耗氧量,保护心肌细胞,降低血脂含量等。诸药配合,融中西药理为一体,则效验益彰[277]。
(二)滋阴活血法
【药物组成】 黄精、五味子、当归、赤芍、牛膝、蒲黄、柴胡各l0g,麦冬、川芎各15g,党参30g,桃仁、红花各9g。
【加减】 舌质红,苔黄腻加栀子、黄连;头晕心悸加菊花、钩藤、朱砂;血脂高加地龙、山楂;胸痛严重加瓜蒌、薤白;心律失常加炙甘草、桂枝;心力衰竭加人参、附子;血压明显高加决明子、地龙。
【疗效观察】 疗效标准:①显效: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消失,其他诸症减轻,心电图恢复正常;②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疼痛减轻,其他诸症减轻,心电图较前好转;③无效:心绞痛发作无明显变化。
心电图疗效:治疗组165例,显效98例(59.3%),有效52例,总有效率为90.8%;对照组100例(予脉通胶囊、复方丹参片、维生素E口服),显效40例(40%),有效39例,总有效率为79%。两组对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心绞痛疗效:治疗组显效85例(51.5%),有效70例,总有效率93.9%;对照组显效15例(15.0%),有效55例,总有效率70.0%。两组对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方义】 冠心病心绞痛,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为阴阳气血亏虚,治以滋阴养心扶正为主;标实为阴寒痰浊血瘀交互所致,以活血化瘀、泄浊豁痰治标为主。
本方主治心绞痛之阴虚血瘀证。方中党参、麦冬、五味子、黄精益气滋阴;赤芍、牛膝、蒲黄、川芎、桃仁、红花活血祛瘀,当归养血活血,使祛瘀不伤正;柴胡疏肝解郁,调畅气机,气畅则瘀易消。诸药合用,滋阴养心,活血通络,行气止痛,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实验研究证实,柴胡能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川芎、红花、当归可降低心肌耗氧量;蒲黄可缓解冠脉痉挛,增加冠脉流量,抑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降低血脂;黄精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冠脉流量,提高缺血心肌的耐缺氧能力,降低血脂[278]。
(三)温阳活血法
【药物组成】 细辛3g,桂枝10~15g,生黄芪45g,川芎12g,丹参30g,水蛭、降香、郁金、五灵脂各10g,延胡索、蒲黄各15g,三七(冲)1.5g,冰片(冲)0.3g。
上药浓煎2次混合,分3次口服。
【疗效观察】 按照附录F所载标准评定疗效。
治疗组35例,显效14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3%;对照组(予极化液静脉输入)30例,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7%。两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
【方义】 本方主治心绞痛之阳虚血瘀证。病机在于心阳不足,阴寒内生,寒凝心脉,不通而痛,治宜温阳宣痹,活血行瘀,开窍止痛。方中桂枝、细辛辛温通阳,引药入心经,直达病所;生黄芪益气升阳;丹参、川芎、水蛭、三七、延胡索、五灵脂活血行瘀,通络止痛;降香、郁金、冰片芳香开窍、宣痹止痛。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水蛭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血脂、抗血栓等作用,有明显抑制冠状动脉痉挛、抗心肌缺血作用;黄芪有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川芎、丹参、三七、五灵脂、郁金有镇痛作用,并能减轻动物主动脉及冠状动脉内膜斑块的形成及脂质沉积[279]。
(四)通络益气法
【药物组成】 全蝎、蜈蚣、水蛭、土鳖虫、党参、黄芪等。
【加减】 心悸加珍珠母;下肢水肿加茯苓;失眠多梦加酸枣仁、远志;胸闷气急加瓜蒌、薤白。
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200m1。
【疗效观察】
1.疗效标准
(1)心绞痛:①显效:劳力型心绞痛治疗后心绞痛症状降低2级,非劳力型心绞痛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②有效:劳力型心绞痛治疗后心绞痛症状的分级降低1级,非劳力型心绞痛治疗后心绞痛次数降低一半以上;③无效:心绞痛症状未见明显改善。
(2)心电图:①显效:治疗后ST段和T波恢复至正常范围或心电图达到正常心电图的标准;②有效:ST段降低,治疗后回升0.05mV以上,但未达到正常水平,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改变变浅(达到25%以上者),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改善者;③无效:治疗后ST段和T波无变化或变化不大,心电图基本与治疗前相同。
2.治疗结果
心绞痛疗效:治疗40例,显效14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为82.5%。
心电图疗效:心电图异常者29例,治疗后显效5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55.2%。
【方义】 作者认为,冠心病心绞痛与络脉阻滞有关:络脉的阻滞可以导致经脉失于沟通,心血运行受遏,不通则痛;也可造成气血不能渗灌,心窍失于濡养,不荣而痛,最终导致胸痹心痛的发生。络脉阻滞首先可因瘀血痰浊等各种实邪引起,其中以瘀血最为相关;其次与久病有关,久病易生瘀生痰,又会导致正虚,正虚则无力祛邪行血,使痰瘀交阻,深入络脉。其治疗核心一为通络,主要采用虫类搜剔之品;二为扶正,扶正以益气为主,益气选择参、芪之类助气行血通络。
本方主治心绞痛之心气不足、心络瘀滞证。方中采用全蝎、蜈蚣、水蛭、土鳖虫等虫类药以搜通络脉,松动病根;辅以补益心气的党参、黄芪贯彻了通络益气这一冠心病心绞痛治疗的基本原则。
药理研究显示,全蝎中含有的蝎毒及蝎毒肽能抑制实验兔的血小板聚集,延长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时间,明显提高血浆中纤溶酶的活性,全蝎与蜈蚣配伍,则具有抗凝、扩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的作用,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况;水蛭水提物能显著抑制实验大鼠和试验健康人群的血小板聚集性,降低血液黏度,缩短红细胞电泳时间,水蛭能对抗垂体后叶素造成的心肌缺氧,缓解动脉痉挛,增加实验小鼠的心肌血流量,降低血脂,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土鳖虫也有一定的抗血栓及调血脂、降低实验小鼠心肌耗氧量的作用[280]。
(五)益气化痰祛瘀法
方一
【药物组成】 党参18g,竹茹、白术、法半夏各10g,五指毛桃根30g,枳实、橘红各6g,茯苓、丹参、山楂各15g,炙甘草5g。
【加减】 若气虚甚者加黄芪或人参;兼阴虚者加麦冬、五味子;痰浊偏重者加瓜蒌皮、薤白;血瘀明显者加田七粉(冲服);伴心悸者加熟枣仁或珍珠层粉(冲服);眩晕者加天麻、钩藤。
每日1剂,水煎浓缩为150ml,分3次温服。
【疗效观察】
1.疗效标准 ①显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上五层楼无发作,安静时心电图正常或大致正常;②改善:症状发作次数减少一半以上,上三楼无发作,心电图好转(下降的ST段抬高达0.05mV,但未正常;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达50%或T波平坦变直立);③无效:症状无好转或加重,心电图无改变。
2.治疗结果
心绞痛疗效:44例中,显效34例,改善3例,总有效率为84.1%。
心电图疗效:心电图有缺血型ST-T改变且资料完整者21例,显效4例,改善7例,总有效率为52.4%。
【方义】 作者认为,本病的发生由于脏气不足,气化失调,津血营运不畅,以致津液凝聚成痰,血液涩滞成瘀,痰瘀闭阻,心脉不通而致。其病机关键在于“正气虚于内,痰瘀痹于中”,故治疗应通补并筹,痰瘀同治。
本方主治心绞痛之心脾气虚、痰瘀互阻证。痰浊较重。药用党参、五指毛桃根、白术、炙草益气健脾,补中州以养五脏;枳实、橘红、法半夏、茯苓、竹茹理气和胃,化痰降浊;丹参、山楂活血通瘀,以畅心脉。诸药相伍,共奏益气补中、化痰通瘀之功,俾正虚得复,脏气和调,运行自如,心脉畅通,心绞痛症状自可缓解[281]。
方二:当归芍药散加味
【药物组成】 当归、赤芍、茯苓、白术、泽泻、川芎各10~12g,太子参20~40g,丹参、水蛭各10~30g。
【加减】 气虚甚者加人参10g;痰凝重者,加白芥子、胆南星各10g,瓜蒌30g;血瘀重者,分别加重川芎、水蛭的剂量到30~60g。
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疗效观察】 根据全军总后勤部卫生部编《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为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结果:96例27例显效(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占28.1%;52例有效(症状明显好转,心电图基本恢复正常);11例好转(症状有所改善,心电图有向愈变化);6例无效(症状无好转,心电图无改善)。总有效率为93.9%。
【方义】 作者认为,本病之本虚为心脾气虚,气虚则鼓动血流运行乏力,运化水湿之力亦不足,血行不畅,凝滞脉道而为瘀,水湿不化,留滞心胸而为痰,故痰凝血瘀为标为实。治当补气益心脾以治其本,豁痰化瘀血以治其标。
本方主治心绞痛之心脾气虚、痰瘀互结证,血瘀较重。方中茯苓、白术合太子参,补中益心气,健脾化湿;泽泻渗湿行滞;当归、赤芍、川芎合丹参、水蛭,活血化瘀,通络消滞。若痰凝明显,则加白芥子、胆南星、瓜蒌以豁痰宽胸消滞[282]。
(六)益气温阳活血法
【药物组成】 丹参30g,太子参、葛根各25g,红花、川芎各10g,郁金20g,细辛5g,生水蛭粉(吞服)6g。
【加减】 阴虚阳亢加夏枯草、生牡蛎各30g,白芍20g,钩藤(后下)、何首乌各25g;气阴两虚加五味子10g,炙甘草15g,黄芪、茯苓各20g;脾肾阳虚加制附子、桂枝各10g;痰饮甚加全瓜蒌30g,陈皮10g,天麻15g。
每日1剂。三煎收药汁450ml,每日服3次,每次150ml。
【疗效观察】 按照附录F所载标准评定疗效。
心绞痛疗效:治疗组60例,显效38例,改善22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服用复方丹参片)53例,显效20例,改善20例,总有效率为75.5%。两组比较,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显效16例,改善24例,总有效率为66.7%;对照组显效4例,改善13例,总有效率为32.1%。两组比较,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方义】 心绞痛病机是心阳痹阻、心血瘀滞,痰瘀痹阻,不通则痛。针对病机,采用温宣通阳,益气活血,化瘀止痛之法。
本方主治心绞痛之心阳气虚、心血瘀阻证。方中太子参、丹参、葛根、红花、水蛭益气活血化瘀除痹;细辛温通血脉;川芎、郁金理气通络,活血止痛。诸药配伍,确能改善冠状动脉血液循环,增加心肌供血量,改善心肌缺血状态[283]。
(七)益气养阴活血法
方一
【药物组成】 黄芪、丹参、白芍、磁石、山楂、乌梅、川芎、石菖蒲、延胡索、甘草。
煎成制剂,每日总量300ml,分早、晚2次口服。
【疗效观察】 按照附录F所载标准评定疗效。
心绞痛疗效:治疗组68例,显效14例(20.6%),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42.6%;对照组26例(口服复方丹参片),显效0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57.7%。两组对比,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1)。
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显效12例(17.6%),有效49例,总有效率89.7%;对照组显效0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80.8%。两组对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方义】 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阴两虚,标实为瘀血阻络,故治宜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本方主治心绞痛之气阴两虚、瘀阻心络证。方中黄芪、丹参、川芎补气活血,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白芍、乌梅、山楂、甘草酸甘化阴、软坚散瘀、缓急止痛,可解除微血管痉挛,改变高凝状态,降脂溶栓;灵磁石、延胡索镇静止痛,降低心肌耗氧量,并有明显抗心律失常的作用;石菖蒲引诸药入心经。原方药有抗心肌缺血和异位心律作用,改善血液黏滞性,增加微循环灌注,使心肌营养血流量增加[284]。
方二
【药物组成】 当归、川芎、生地黄、赤芍、桃仁、红花、丹参、郁金、陈皮、沙参各15g,黄芪30g,木香、甘草各10g。
【加减】 阳虚者加桂枝、干姜;阴虚者加玄参、麦冬;痰湿者去生地黄,加生夏、泽泻。
【疗效观察】 心绞痛疗效:治疗98例,心绞痛症状缓解显效者43例(43.9%),改善52例,基本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9%。
心电图疗效:显效28例(28.6%),好转36例,无改变者34例,总有效率65.3%。
【方义】 冠心病总的机制是不通则痛,为经脉阻滞不畅、气滞血瘀的结果,是共性,所以活血理气之法适用于各型;临床发现冠心病患者,特别是患病3年以上者,大部分表现为气阴两虚,针对病者整体功能,养阴可扶正生津,从而增加气血来源,根据“气行则血行”的观点,养阴益气也可促进活血化瘀的作用,因此取养阴益气、活血理气法为组方依据。
本方主治心绞痛之气阴两虚、气滞血瘀证,方中黄芪、甘草甘温补气,生地黄、沙参甘寒养阴,川芎、郁金、陈皮、木香活血行气止痛,当归、赤芍、桃仁、红花、丹参活血祛瘀,全方合而使气阴两虚得补,气滞血瘀得消,痹痛自除[285]。
方三:益气养阴化瘀方
【药物组成】 太子参、麦冬、五味子、当归、赤芍、川芎、酸枣仁、夜交藤各10g,黄芪、丹参、生牡蛎(先煎)各30g,甘草6g。
【加减】 兼胸阳不振者加桂枝、细辛;兼痰浊者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兼气滞者加降香、香附、川楝子等。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疗效观察】 按照附录F所载标准评定疗效。
心绞痛疗效:治疗36例,显效14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7%。
心电图疗效:显效7例,有效15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61.1%。
【方义】 本方主治心绞痛之气阴两虚、瘀热扰心证。方中太子参、麦冬、五味子合黄芪益气养阴;当归、丹参、赤芍、川芎活血祛瘀;阴虚阳亢,心神受扰,故取生牡蛎平肝潜阳、清热益阴,酸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益气养阴、活血祛瘀、养心安神之效[286]。
(八)益气养阴、化痰祛瘀法
方一
【药物组成】 党参、黄芪、茯苓、麦冬、丹参各15g,郁金、法半夏各10g,田七末(冲)1.5g,红花、桂枝、炙甘草各5g,全瓜蒌12g。
【加减】 痛甚加降香(后下)5g,川芎9g;心悸、失眠加琥珀(冲)3g或磁石(先煎)30g,枣仁12g或五味子6g;痰多加石菖蒲(后下)5g;高血压加葛根30g,怀牛膝10g;血脂明显增高加鸡内金、泽泻各15g;期前收缩加龙骨(先煎)30g。
每日1剂,水煎服。
【疗效观察】 治疗组治疗前心绞痛、异常心电图、异常甲皱微循环人数均为52人,治疗后改善人数分别为47人、45人、46人;对照组(口服双嘧达莫、肌苷),治疗前心绞痛、异常心电图、异常甲皱微循环人数均为23人,治疗后改善人数分别为15人、14人、15人。
【方义】 作者认为,(心脾)气(心肾)阴两虚、血瘀痰阻是本病的病理机制。针对病机,以补气阴、祛痰瘀为法。
本方主治心绞痛之气阴两虚、痰瘀互阻证。药选黄芪、党参、茯苓、炙甘草、麦冬补气阴;郁金、桂枝、红花、田七、丹参行气活血;法夏、瓜蒌祛痰。实验表明补气阴、祛痰瘀中药可以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抑制血栓形成,降低血黏度和血小板黏附性,从而改善心肌缺血状态[287]。
方二
【药物组成】 西洋参(蒸兑)8g,麦冬、茯苓、炒葶苈、首乌藤各15g,瓜蒌壳、杏仁、降香各10g,鸡血藤30g,红花5g,砂仁3g,甘草6g。
【加减】 舌苔白腻者,加法半夏、薤白各10g;舌苔黄腻者,加黄连3g,柴胡、桑白皮各10g。
【疗效观察】 按照附录F所载标准评定疗效。
心绞痛疗效:治疗组48例总有效率93.8%,显效率62.5%;对照组(异山梨酯口服,胰岛素、硫酸镁、氯化钾静脉滴注)45例总有效率77.8%,显效率35.6%,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治疗后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64.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方义】 “人年四十,阴气自半”,八八之后肾气衰,肾虚不能鼓舞五脏之阳和滋养五脏之阴,可致心气阴两虚,心气虚运血无力加之阴血不足,脉道失充,血脉运行失畅则瘀血阻络;心气不足,胸阳失展,津液失布,凝而成痰,痰瘀交搏,痹阻于心脉则发为本病。治宜益气养阴、化痰通络。
本方主治心绞痛之气阴两虚、痰瘀阻络证。方中西洋参、麦冬益气养阴;鸡血藤、红花、降香活血通络;瓜蒌皮、杏仁、茯苓、炒葶苈化痰平喘;砂仁化湿行气;首乌藤养心安神;甘草补脾益气并调和诸药。诸药配伍共奏益气养阴、化痰通络、开胸宣痹之功[288]。
(九)益气活血、祛风通络法
【药物组成】 生黄芪、丹参、葛根各30g,川芎、当归各9g,威灵仙、羌活各12g。
【加减】 疼痛重者加三七粉、延胡索、乳香、没药;痰盛加瓜蒌、薤白;寒凝加附子、细辛、桂枝;肝肾阴虚者加枸杞子、白芍、黄精;肾阳虚加仙茅、淫羊藿、补骨脂。
水煎服,每日1剂。
【疗效观察】 按照附录F所载标准评定疗效。
心绞痛疗效:治疗100例,显效60例,有效25例,总有效率85%。
心电图疗效:显效20例,好转32例,总有效率52%。
【方义】 心气不足、心血瘀阻、络滞受风是冠心病心绞痛基本的病理机制之一,故治之以益气活血、祛风通络之法。
本方主治心绞痛之气虚血瘀、风邪入络证。方中黄芪益气为君;丹参、川芎、当归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葛根益气升清降浊;羌活、威灵仙祛风通络。文献证实以上药物均有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脂、血黏度及降血压的作用[289]。
(十)补肾涤痰法
【药物组成】 黄精、山茱萸、枸杞子、桑寄生、杜仲、全瓜蒌、制半夏各10g,石菖蒲6g。
【加减】 兼胸痛甚、舌有瘀斑加桃仁、郁金各10g,丹参15g;心悸、气短者加太子参15g,黄芪20g。加味药不得超过4种。
【疗效观察】 按照附录F所载标准评定疗效。
总体疗效:治疗组54例,显效21例,有效28例,总有效率90.7%;对照组51例(予异山梨酯、泛癸利酮口服),显效12例,有效26例,总有效率74.5%。两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
【方义】 冠心病的发生,与肾虚有内在联系。肾虚,水液代谢功能下降,易聚湿生痰。因此,补肾涤痰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
本方主治心绞痛之肾虚痰阻证。方中黄精、枸杞子、山茱萸滋补肾阴;桑寄生、杜仲温补肾阳;全瓜蒌、制半夏、石菖蒲化湿涤痰。诸药合用,阴阳双补,攻补兼施,不燥不腻,切中冠心病形成过程中年老肾虚,因虚致痰,因痰致瘀的病机,从而达到标本兼治之目的。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补肾药具有清除自由基、抗衰老的作用,而涤痰药则有降血脂、扩冠脉的作用[290]。
(十一)补肾活血法
【药物组成】 枸杞子、山茱萸、黄精各15g,补骨脂、何首乌各12g,丹参30g,葛根、生蒲黄各24g。
【加减】 气虚甚者加黄芪,阳虚畏寒者加淫羊藿、附子,言语不利加菖蒲、远志,大便干者加瓜蒌。
每日1剂,水煎400m1分2次温服。
【疗效观察】 按照附录F所载标准评定疗效。
心绞痛疗效:治疗组160例,显效112例,有效40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46例(采用复方丹参片、双嘧达莫、硝酸甘油和元胡止痛片),显效10例,有效26例,总有效率78.3%。两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心电图疗效:160例中心电图资料完整的114例,服药前心电图均不正常。服药后心电图恢复正常或有改善共86例,总有效率为75.4%,对照组为34.7%。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方义】 冠心病心绞痛病机是本虚标实,人过中年,肾气渐衰,精力渐减,气血渐亏,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血脉瘀滞而出现血瘀证,治宜补肾活血。
本方主治心绞痛之肾虚血瘀证。方中枸杞子、山茱萸、黄精、何首乌填精养阴、益气补肾,有明显的降压、降脂、抗动脉硬化的作用;补骨脂补肾壮阳,有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丹参、葛根活血化瘀止痛,有扩张血管、降压、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同时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吸收、分解、排泄瘀血或坏死组织;生蒲黄行血消瘀定痛。全方补肾活血、化瘀止痛,性质平和,补益而不壅滞,活血而不伤正,可以长期服用[291]。
(十二)温肾化痰祛瘀法
【药物组成】 炮附子4.5g,淫羊藿、菟丝子各15g,黄精、丹参各20g,川桂枝、菖蒲各9g,延胡索10g。
【加减】 胸闷甚加郁金、檀香;肥胖痰多者加瓜蒌、法半夏;兼见气短自汗加黄芪、五味子;口干脉数加苦参、麦冬;伴心悸者加珍珠母、酸枣仁;眩晕者加怀牛膝。
水煎服,早、晚各1次。
【疗效观察】
1.疗效标准 ①显效:自觉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心绞痛不再发作或发作次数减少90%以上,心电图有缺血型ST段压低消失,或压低值减少90%以上;②有效:症状、发作次数减少50%以上,上2~3层楼心绞痛不发作,缺血型ST段压低程度减轻50%以上或T波平坦变直立;③无效: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服药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未减,心电图无改善。
2.治疗结果
心绞痛疗效:38例冠心病患者,显效23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92.1%。
心电图疗效:显效8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57.9%。
【方义】 冠心病心绞痛病因属年迈肾阳偏衰,心不得温煦、濡养,一方面血失温运,寒凝血瘀;另一方面气不布津,痰浊内生,痰浊瘀血相互兼并,胶着痼结,痹阻心脉,胸痛诸症由生。治宜温肾化痰祛瘀。
本方主治心绞痛之肾阳不足、痰瘀互结证。方中附子、淫羊藿温肾助阳,益火之源,治其根本,上煦心阳以助血运行;菟丝子、黄精滋养肝肾,阴中求阳,且能制阳药之燥性;桂枝辛温通阳以宣痹;菖蒲祛痰化浊;延胡索、丹参活血化瘀,畅利心脉,治标止痛,诸药合用,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292]。
(十三)补脾和胃法
【药物组成】 黄芪30g,党参18g,白术、石菖蒲、葛根各15g,茯苓20g,砂仁(后下)、莪术、甘松各10g,当归、川芎各12g,炙甘草6g。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观察】 按照附录F所载标准评定疗效。
治疗48例中,显效28例,有效1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9%。
【方义】 心与脾胃在经络方面相互联络,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营卫与宗气皆源于中焦,睥胃虚弱者,宗气不足,其贯心脉、行气血的功能不足,心脉不畅,气滞血瘀,胸痹而痛。治宜补脾和胃。
本方主治心绞痛之脾胃虚弱、气滞血瘀证。方中采用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补脾益气;茯苓渗湿健脾;石菖蒲、砂仁、甘松化湿和胃醒脾;葛根升举清阳,鼓舞脾胃之气;莪术不但能行气消滞,兼能活血祛瘀;当归能养血活血;川芎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且石菖蒲芳香开窍,引诸药入心经,从而起到脾健胃和、气复血运、心神得养、不治心而心病自除的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芪、党参均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且黄芪能扩张血管,增强心肌收缩功能;党参能兴奋心脏β1受体、β2受体而强心;川芎、葛根、当归、莪术等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作用[293]。
(十四)健脾活血祛痰法
【药物组成】 黄芪30g,丹参、川芎、党参、茯苓各20g,陈皮、白术、白芍、郁金各15g,炙甘草10g。
水煎服1日1剂,分早、中、晚3次口服。
【疗效观察】 参照1997年全国心血管会议修改的冠心病心绞痛座谈会制订的标准评定疗效。
心绞痛疗效:治疗组68例,显效38例,有效26例,总有效率94.1%;对照组36例(予消心痛口服),显效13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63.9%。两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38例,总有效率92.6%;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58.3%。两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方义】 作者认为,本病的根本原因在于正气亏虚,冠心病多见于老年人,脏腑亏虚,脾胃虚弱,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功能受损,则气血生化不足,气虚无力运血致气虚血瘀,脾虚水液不运致痰饮内停,瘀血痰浊皆由脾虚所致,故治宜健脾活血祛痰。
本方主治心绞痛之脾气不足、痰瘀互结证。方中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陈皮、茯苓健脾燥湿祛痰;郁金、川芎、丹参活血通络;白芍、甘草缓急止痛,诸药合用起到健脾益气养心,活血祛痰通络之功。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丹参、川芎、党参、黄芪、白芍均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郁金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294]。
(十五)养心化痰通络法
【药物组成】 南沙参、北沙参、麦冬、五味子、陈皮、法半夏、茯苓、赤芍、川芎、丹参。
【加减】 心血瘀阻型:基本方加桃仁、郁金、降香;气阴两虚型:基本方加党参、生地黄、黄芪;痰浊壅塞型:基本方加全瓜蒌、薤白、枳实;寒凝心脉型:基本方加桂枝、干姜、炙草;肝经郁热者加天麻、钩藤、白芍;心肾两虚者加山茱萸、熟地黄、枸杞子;阳虚水泛者加附片、桂枝、泽泻;心中有热者加黄连、连翘、穿心莲;烦热自汗者加浮小麦、大枣、生龙骨、牡蛎等。
【疗效观察】 按照附录B所载标准评定疗效。
经治57例,显效21例,有效32例,总有效率为93%。
【方义】 杜家经教授总结冠心病心绞痛的基本病机为“气阴两虚,痰瘀相兼”,基本治疗大法定为养心化痰通络。
本方主治心绞痛之心气阴两虚、痰瘀互结证,基本方中,沙参养阴生津,其中南沙参还有化痰益气的作用。《本经》曰:“南沙参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麦冬养阴生津,清心除烦;五味子生津滋肾,宁心安神。南、北沙参、麦冬、五味子合用,以养阴生津、益气养心;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半夏燥湿化痰,茯苓健脾渗湿,三药合而有健脾理气化痰之功;川芎活血行气止痛,丹参活血化瘀,赤芍散瘀止痛,三药合用,有活血通络止痛之效[295]。
(十六)补心益肾祛瘀法
方一:益肾化瘀方
【药物组成】 淫羊藿、桂枝、黄芪、太子参、麦冬、五味子、丹参、赤芍、川芎、红花、当归。
【加减】 阳虚突出加附片、炙甘草;血瘀胸痛突出加土鳖虫、延胡索;肾虚突出加河车粉;痰浊加瓜蒌、薤白;心悸、怔忡加炒枣仁、琥珀;高血压加葛根、生龙骨、生牡蛎;高血脂加生山楂或草决明。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疗效观察】 按照附录F所载标准评定疗效。
心绞痛疗效:51例心绞痛患者,显效24例(47%),改善23例,总有效率达92%。
心电图疗效:有心电图前后对照41例,显效13例(32%),改善17例,总有效率73%。
【方义】 心肾气虚,行血无力,血留为瘀,瘀阻心脉,不通而痛,故治宜补心益肾、活血祛瘀。
本方主治心绞痛之心肾气虚、瘀阻心脉证,方中淫羊藿、桂枝、黄芪有补肾通阳、益气的作用,《本草纲目》记载:淫羊藿强心力,补腰膝。有关实验初步表明:淫羊藿可较明显地改善冠脉血流量,提高动物对缺氧的耐受性,并能显著提高肾虚病人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益心气养心阴,能增强心脏功能;丹参、赤芍、川芎、红花、当归具有活血化瘀、通瘀阻脉络的功效[296]。
方二
【药物组成】 人参、炙甘草、黄芪、枸杞子、肉苁蓉、熟地黄、丹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三七、枳壳等。
【疗效观察】 临床疗效判定参照《心绞痛症状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前37例均有心绞痛发作,治疗后显效13例(35.1%),改善21例,无效2例,加重1例,总有效率为91.9%。
心电图疗效判定参照《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前37例患者中有明显缺血性ST-T改变者32例,运动试验阳性3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例,冠心病伴频发室早1例。治疗后显效6例(16.2%),改善20例,无改变9例,加重2例,总有效率70.3%。
【方义】 心肾气虚、瘀血阻滞是本病的主要病机,本方主治心绞痛之心肾气虚、瘀阻心脉证。方中人参、甘草、黄芪补益心肾之气;枸杞子、肉苁蓉、熟地黄等补肾填精;丹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三七、枳壳等行气活血、化瘀止痛,诸药合用,标本兼顾,使心肾强健,气血明阳得复,心得濡养,血脉畅通,则胸痹心痛自愈[297]。
(十七)补脾益肺、理气活血法
【药物组成】 人参(西洋参)10g,桔梗、炒白术各12g,黄芪、茯苓、丹参各30g,田三七(冲)3g,降香、枳壳各15g。
【加减】 痰湿盛加半夏15g,全瓜蒌20g;阳虚加附子10g,桂枝15g;阴虚加麦冬15g,五味子30g;心悸不宁加龙齿30g,酸枣仁20g;血虚加熟地黄15g,阿胶(烊)10g;阳亢加菊花12g,牛膝15g,复枯草30g;瘀血甚加赤芍20g,川芎15g;热甚加黄连6g。
采用中药汤剂,每日1剂,水煎2次,共取汁400~500ml,兑合后分2次口服。
【疗效观察】 疗效标准:①显效:经治疗胸闷、胸痛、憋气、乏力等症状消失,普通心电图ST-T及T波恢复正常或接近恢复正常。②有效:自觉症状基本消失,或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或持续时间缩短。心电图中ST-T及T波有明显恢复。③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心电图ST-T及T波无明显改变。
治疗结果:42例中显效18例,占43%,有效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
【方义】 冠心病心绞痛的基本病理是心脉不通,心脉的通畅与否与宗气的盛衰密不可分,宗气强盛则血脉通畅,宗气亏虚则血脉滞塞。宗气的盛衰与肺脾二脏功能正常与否有关。肺能治节,宣降有序,则气机通畅;脾能健运则气血旺盛。如是则宗气强盛,心脉得养,痰湿水饮、气滞瘀血等病理产物无所由生,则心脉自无不通。故治疗本病之气滞血瘀证可取培土生金、理气活血法。
本方主治心绞痛之肺脾气虚、气滞血瘀证。方中参、芪、术、苓补中益气、培土生金;枳壳、桔梗宽胸理气,宣畅气机;丹参、三七、降香活血止痛。诸药合用,共奏培土生金、理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298]。
(十八)补心益肾、化痰祛瘀法
补肾化浊方
【药物组成】 人参9g,茯苓、黄芪、丹参、枸杞子各15g,白术、桑寄生各12g,全瓜蒌、当归各10g,桂枝、制半夏、薤白各6g,肉桂3g。
【加减】 瘀血明显加三七;心肾阳虚加炮附子;痰湿阻络加橘络、川贝母等;气滞明显加香附、枳壳等;痰热明显加黄芩、竹茹等。
【疗效观察】 心绞痛发作次数、ST段压低持续时间: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均(P<0.01);心绞痛发作次数: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方义】 心肾气虚,行血无力,血滞为瘀,行津无权,湿聚成痰,痰瘀交阻,心脉不畅,发为心痛。故治宜补心益肾、化痰祛瘀。
本方主治心绞痛之心肾气虚、痰瘀互结证。方中人参补益元气、心气,黄芪助人参益气,气行则血行,推动痰浊瘀滞的化解;枸杞子、桑寄生补肾益心;桂枝、肉桂温助心阳、温通血脉;茯苓、白术、全瓜蒌、制半夏健脾化痰浊;薤白通阳散结;丹参、当归活血化瘀。共以调补心肾,活血化瘀,豁痰宽胸[29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