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读《世说新语》有感

读《世说新语》有感

时间:2023-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读《世说新语》有感昆明西管理处机关 李华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概三十岁以后吧,忽然对《世说新语》很有感觉。《世说新语》是南朝刘宋时期产生的有关东汉到南朝刘宋人物轶事的杂史或者说是笔记小说。《世说新语》现在的通行本为3卷,36篇。《世说新语》虽被保存了下来,但近代学者根据唐写本残卷考证,亦经后人删改,与原貌已有很大出入。《世说新语》里人物非常多,其中则数最多的是谢安,据统计共有114则。
读《世说新语》有感_西路心语

读《世说新语》有感

昆明西管理处机关 李华伟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概三十岁以后吧,忽然对《世说新语》很有感觉。起先买了一本普及式的,很薄,图它随身好带;过后买了一本大众型的,节选本带注释;随后欲罢不能,最后买了一套中华书局完整版的(张万起、刘尚慈:《世说新语译注》)。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宋时期产生的有关东汉到南朝刘宋人物轶事的杂史或者说是笔记小说。《世说新语》现在的通行本为3卷,36篇。分德行、语言、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等36门。全书共1 200多则。

编著者刘义庆(403—444),为南朝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荆州刺史、江州刺史等职。《宋书·宗室传》说他“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著有《徐州先贤传赞》九卷及《典叙》、志怪小说《幽明录》等。刘义庆以前的志人(轶事)小说有晋裴启的《语林》、郭澄之的《郭子》等,均已散佚。《世说新语》虽被保存了下来,但近代学者根据唐写本残卷考证,亦经后人删改,与原貌已有很大出入。梁朝的刘孝标(463—522)为其作注。

《世说新语》里人物非常多,其中则数最多的是谢安,据统计共有114则。谢安,字安石(320—385),又称太傅、谢相、谢公,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沉静俊秀,风流潇洒,识见深远,极有胆略。少负重名,为桓彝、王蒙赏识。初无仕宦意,与王羲之、支遁等游山泛海,赋诗论文。朝廷屡召不就,年逾四十始出为征西大将军桓温司马。历官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孝武帝即位,谢安以尚书仆射领吏部,兼领中书监,总揽朝政,外御强敌,内修德政,善选文武大臣。

谢安善清谈,精行书,好音乐,喜宴游,有雅量。时人把他比作王导,而又比王导博学潇洒。有“风流宰相,唯谢安而”之说。公元383年,前秦苻坚南侵,谢安为宰相,派谢玄等破敌于淝水,遂都督扬、江等十五州军事,欲行北伐。不久因会稽王司马道子专权,谢安出镇广陵以避之,不久病逝。追赠太傅,谥文靖。

谢安深受魏晋玄学的影响,特别注重个人的修养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对魏晋玄学,主要是老庄哲学,是对人生哲理的一些探讨。这种玄学探讨既造成了一种脱离实际的空谈风尚,贻误了不少人,另一方面,也拓展了人们的精神需求,深化了人的思想境界。谢安也许正是承袭了它积极的一面。

谢安年轻时爱谈玄。20岁的时候,他跑到名士王蒙那里去谈玄。一谈谈了半天。当他离开的时候,王蒙的儿子王修问王蒙:“刚才那个客人怎么样?大人好像很敬重他。”王蒙说:“他来势不善,把我逼得无路可走。”

赏誉第八,七十六则:为来逼人

谢太傅未冠,始出西,诣王长史,清言良久。去后,苟子问曰:“向客何如尊?”长史曰:“向客亹亹,为来逼人。”

大名士王导也很看重他,因此年轻时就有了盛名。

谢安在40岁以前,一直拒绝出仕。他隐居在会稽的东山,与王羲之、孙绰、许询、支遁等人交往,成天在山水间徜徉,悠哉游哉,或登高以呼啸,或临水而赋诗。朝廷、郡县多次征召他去做官,他都予以拒绝。谢安纵情山水,并非完全忘却现实,也并非完全不想做官,而是对现实政治有看法,他有他的精神追求。从他一生行迹来看,他追求的是潇洒风流的风度,闲雅从容的人格。谢安特别注意培养自己以静制动的精神,以出奇的冷静来对待不断变化的客观世界。有一次,谢安与孙绰等人乘船到海上去游玩。突然刮起了大风,波涛汹涌,如排山倒海,船上的人尽皆色变,喧哗着要求返还,独有谢安稳坐不动,吟啸自若。船上的水手看谢安意犹未止,便继续向前进。风刮得越来越紧,船也颠簸得越来越厉害,谢安这时才气定神闲地说:“那么,我们怕是该回去了吧!”水手听了谢安的话,这才掉头返回。

雅量第六,二十八则:谢太傅盘桓东山

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旺,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谢安这种从容闲雅,遇事沉着冷静的精神,在后来从政中变成了“镇之以和静”的著名处事原则,处理了许多复杂的事件,从而取得了事业的成功。

公元383年,前秦苻坚亲率六十万大军南侵,水陆并进,直逼淝水,京师为之震惊。谢安时任宰相,他任命自己的弟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侄儿谢玄为前锋都督,儿子辅国将军谢琰与西中郎将桓伊等率八万精兵拒敌。敌我兵力悬殊,人心惶惶。战前,谢玄前来请问战略战术。谢安却说:“朝廷已另有旨安排。”谢玄亦不敢追问。谢安泰然无异常日,命驾车出游,与亲朋好友欢聚,还跟谢玄一起以围棋输赢赌别墅。谢安平日棋技不如谢玄,但这一天谢玄心里慌乱,竟输给了谢安。下完棋,又在别墅附近游览山水,至夜晚才回来。西线的桓冲十分担忧,从荆州派来三千精兵帮助保卫京师。谢安却不接受,说:“朝廷已有退敌之计,无须补充兵力,西边防线也很重要,不宜随便抽调军队。”桓冲对手下的人叹息说:“今大敌当前,宰相只顾游山玩水,又派年轻不懂事的青年将领上前线,敌众我寡,东晋灭亡无疑了。”谁知谢安早已成竹在胸,欲稳定民心,才故意装出若无其事,以博奕游玩托情,暗中却运筹帷幄。十月决战前夕,召来诸将,面授机宜。淝水一战,晋军大破秦军,捷报传来,谢安正与客人围棋,接信看后放在一边,照旧下棋。客人询问何事,谢安才慢慢回答:“子侄们已打败了秦军。”

雅量第六,三十五则:小儿辈大破贼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谢安自古以来毁誉颇多,有誉安者非,毁安者更非之说。他是历代文人心中的偶像,大凡我们记得起的诗人,李白就不用说了,苏东坡、辛弃疾无不对他即欣赏又佩服。王安石去缅怀他留下的遗迹,还曾欣喜地作诗“我名君字偶相同”(谢安字安石),为这事而感到欣慰。既然这样,那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后世的大诗人争相地去赞颂他,有时就会过一些。比如李白的“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靖胡沙”。叶梦的“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转眄东流水,一顾功成”。这样的还不少。于是,这引发了许多人的逆反心理,就问,他没干什么啊!结果矫枉过正,就有一些人开始完全从反面去说了。其中最有名的有宋代朱熹、现代柏杨。

在我看来,他是一个非常高明的政治家,是一个参悟了深刻人生哲理的人。以现代人功利而实际的眼光去看,是很难理解他的。这里借用网友的一个比喻:水面上浮动着一只皮球,要把这皮球取来,如果有一个人大喊着,划着小船,十分困难地把它抓在了手中,大家就都称赞他,甚至说他是英雄。但如果有一个人,在远处很简单地改变了水的流向,那皮球自然地就漂到岸边来了。大家看不到他做了什么,于是就都说他什么也没干了。

对谢安的评价,个人感觉易中天先生评得最合胃口:“实际上谢安的为人处世是极其老练老辣的,已达到几乎无人可以效法的程度。他隐居东山时想的是出(出将入相),大显身手时想的是处(功成身退),因此一旦进入官场,他的老庄之学就化为极其高明圆滑以静制动的政治手腕,而且终其一生在出、处两方面都极尽辉煌。不过谢安最大的特点,我认为还是能够非常准确地把握时机,处(隐居)得是时候,出(出仕)得是时候,甚至死也死得是时候——正当他功高震主,差一点就会兔死狗烹时,便恰到好处地仙逝了,这岂是我们学得来的?”

img6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