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化疗静脉插管有哪些部位

化疗静脉插管有哪些部位

时间:2023-03-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V-A方式是经右颈内静脉插管至右心房,引流的静脉血经体外膜氧合器(膜肺)氧合后,经置于右颈总动脉内的导管回输到主动脉弓。V-V方式的主要优点是:不必大动脉插管,氧合血均匀分布并通过肺循环和体循环。因为CO2弥散效率是O2 的6倍,为避免CO2排出过多导致呼吸性碱中毒,可在输入氧气时混入适当浓度CO2,氧合血经温热后输回体内。Tomas等对ARDS患者应用PECLA,临床疗效也较满意。

ECMO是延长应用心肺转流,为常规治疗难以奏效的可逆性呼吸和(或)心脏衰竭患者提供心肺支持的一种技术。1971年Hill首次应用ECMO救治一例因多发创伤导致ARDS的患者取得成功,此后临床应用迅速增加。1975年美国健康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组织多中心的研究,结果令人失望,但以后的研究表明,NIH的研究在适应证选择和ECMO应用技术方面均存在问题。在选择应用ECMO适应证时,判明疾病性质的可逆性十分重要。近年来,ECMO装置的改进及操作技术简单化,临床应用病例又趋增多,尤其是在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

ECMO有两种常用的体外循环方式:静脉-动脉(veno-arteial,V-A)和静脉-静脉(venovenous,V-V)方式。V-A方式是经右颈内静脉插管至右心房,引流的静脉血经体外膜氧合器(膜肺)氧合后,经置于右颈总动脉内的导管回输到主动脉弓(图35-1)。此法能保证让最大血量的体外转流,除达到体外充分气体交换外,尚可提供双心室心脏支持,并可抑制肺循环,降低肺动脉高压。故V-A是ECMO的临床常用方式。缺点是需要行颈动脉插管,创伤性较大。V-V方式是经右颈内静脉插管至右心房,和经股静脉插管至下腔静脉,血液经一导管引出,经ECMO后从另一导管回输(图35-2)。V-V方式的主要优点是:不必大动脉插管,氧合血均匀分布并通过肺循环和体循环。

缺点是:只提供呼吸支持而不提供心脏功能辅助,有些患者应用V-V ECMO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以及腹股沟伤口感染、下肢水肿等。

图35-1 静脉-动脉ECMO

(引自:Bartlett RH,et al.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technical specialist mannual.7th ed.1984:27)

转流过程:依重力引流血经自动调节贮血袋和血泵流入膜氧合器,膜氧合器的规格和种类根据患者体重和转流需要选择,膜氧合器由硅橡胶膜分隔为两个腔隙,血流流过一腔隙,气流反向流过另一腔隙,气体跨膜弥散,O2进入血液,CO2被气流带出。因为CO2弥散效率是O2 的6倍,为避免CO2排出过多导致呼吸性碱中毒,可在输入氧气时混入适当浓度CO2,氧合血经温热后输回体内。

目前ECMO主要应用于婴儿、新生儿的心肺急救领域,如新生儿持续肺高压(PPHN)、胎粪吸入、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先天性膈疝、败血症、肺炎、心肌炎或心肌病等。有文献报道,73例新生儿因不同原因应用ECMO,总存活率38%。1989年全美国62个新生儿ECMO治疗中心的总结性报告共3094例,存活率82%,近年来成人应用也趋增多,如治疗ARDS、心肺移植、肺栓塞、肺炎所致呼吸衰竭等。由于ECMO创伤性大,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严重,且减少肺血流,影响ARDS患者肺组织的愈合,故在ARDS研究领域应用较多的肺外气体交换技术是ECCO2R和IVOX。

图35-2 静脉-静脉ECMO

(引自:Bartlett RH,et al.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technical specialist mannual.7th ed.1984:27)

近年来,一种较安全、简便的ECMO改进新技术——无泵体外膜肺辅助支持疗法(pumpless extracorporeal lung assist,PECLA)正在受到重视。该技术采用动、静脉压力差来驱动血液流经膜肺,完成气体交换。PECLA系统的组成和操作方法是:经皮穿刺股动、静脉,插管,所选动脉插管的外径比股动脉的内径小1~1.5mm,动脉内径通过超声测定。静脉插管选择直径等于或稍大于股静脉直径的型号。膜氧合器采用血流阻力低的中空纤维膜式氧合器(特制)。当血流以2L/min的流速通过膜肺时,膜肺进出口间的压力梯度维持在10~15mmHg。氧合器的气体入口与氧气连接(氧流量4~12L/min),不需要加温装置。管道采用生物兼容性较好的肝素涂抹的循环管道,连接好的PECLA装置的总长度约120cm,总容量250~300ml。应用此系统的主要优点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血液破坏明显减少。Phi Lipp等在15例患者中使用PECLA累计达226d,取得较好效果。Tomas等对ARDS患者应用PECLA,临床疗效也较满意。但由于所积累经验不多,尚未见有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故确切疗效还待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