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必须保持湿润,维持分泌物的适当黏度,才能维持呼吸道黏液-纤毛系统正常生理功能和防御功能。通常情况下呼吸道内的温度和湿度也是稳定和恰当的。鼻腔具有加温、滤过和湿化气体的功能,气体进入鼻腔,可加温到30~34℃,相对湿度达80%~90%,到达气管隆突时,温度已接近体温(37℃),相对湿度达95%以上,气体至肺泡时,温度37℃,相对湿度100%。此时1L气体内含43.9mg水气,产生的气体分压为47mmHg(6.27kPa,1kPa=7.5mmHg)。呼出气含有饱和水蒸气,常使呼吸道丢失一部分水分。但呼出气通过鼻腔时温度下降,部分水蒸气凝结在鼻黏膜上,可保留其中20%~25%的热量和水分。在一般情况下,呼吸道失水量为每小时8~12ml/m2体表,按此计算,成人和体重10kg的婴儿每天呼吸道失水量分别为300~500ml和80~130ml。
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施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时,上呼吸道加温和湿化的功能丧失,吸入气体必须全部由气管及其以下的呼吸道来加温和湿化,呼吸道分泌物中水分的丢失因此增加。如患者高热、呼吸频快、过度通气或吸入干燥气体(如吸氧或机械通气时湿化不足),均可导致呼吸道的水分和热丢失显著增加,造成不良后果。
热量从呼吸道丢失的发生是由于吸入气体的温度需升高到体温水平和通过对吸入气体的湿化。空气的比热是低的(1008J/kg),然而水蒸发的耗热是较高的(2450J/kg);每克水蒸发导致2427J(580Cal)的热量丢失,因此,呼吸道的大部分热量丢失是与吸入气的湿化有关的。吸入气的适当湿化对维持体温是重要的。
干燥气体的吸入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损伤,所发生的组织病理学改变见表41-1。这些组织学改变导致肺功能的改变,终至低氧血症。
表41-1 吸入气体湿化不当所引起的气道组织病理学改变
呼吸道湿化不足的危害:①削弱纤毛的运动;②增加排痰困难及缺氧;③引起或加重炎症;④降低肺的顺应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