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每个患者不同的需要,已有多种无声交流法被推荐,如打手势、利用字母或数字编号板、写字等,其应用的效果随患者的年龄、疾病诊断、损伤类型、呼吸辅助装置的类型和精神因素而异。例如,气管切开的患者用观唇辨音法可以成功,因为可以看见患者的唇和嘴,但在气管插管患者,尤其是经口插管的患者,因口里插着导管,嘴边贴着固定胶布,观唇辨音法就难以成功。
1.写 最容易和最常用的交流方法是用纸和笔让患者写字,然而患者处仰卧位时,常不容易将字写清楚,写出的字常常难以辨认。没有适合的眼镜、常用于写字的手的损伤或制动、没有足够的肌力均可使机械通气患者写字发生困难。写字纸应放在硬板上(如用有夹纸装置的书写板)并配一支记号笔,以便患者在不同体位均可书写。为能握住笔,手臂需要有一定的肌力、手指的灵活性和无损伤的右(或左)利手。很多患者喜欢用小学生用的写字板(配有记号笔),这些写字板在文具商店很容易买到,写的内容在护士或家人读完以后可很容易擦去,为患者保守所写内容的秘密。
患者写的字常常很乱,护士要看懂它有时要颇费心思去猜测,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护士是可以读懂患者所写的内容的,这是由于65%以上要交流的内容是不必要逐字逐句猜测的,有很多前后关系的线索存在,这有助于理解和进行有效交流。
2.打手势 另一种非语言交流方法是打手势,这有时也是非常有效的。手势法常适用于短期应用机械通气、神志清楚,并至少有一只手可以活动的患者,即使这只手的活动能力很小。通常以较好理解的手势来做象征性表示,表达较低水平的意义,被大多数人可以理解。例如,通气患者常用弯曲的示指(就像吸引管)指气管导管口,来表明需要吸痰,也可以创造一些护士和机械通气患者这一特殊群体交流的手势。
用手势交流的另一重要方面是以语言或手势将信息反馈给患者。如果患者有正常的理解能力和听力,那么医护人员可用语言重复患者手势传送的信息或想法,同时也用语言给予解释。如果患者听力很差,则可能需要用手势来反馈信息,这种反馈信息需保证解释的准确,久之,将帮助医生和患者之间形成一套在今后的手势交流中可成功应用的保留项目。观察患者的手势时,应站在患者的床旁,认真仔细地观察患者手和臂的每个动作,应有耐心,任何不耐烦的表示都可能打击患者的自信心。大多数手势是比较好理解的,尤其是那些患者最常用的手势(例如,点头或摇头表示“是”或“不是”),医护人员询问的问题应简单明了,避免问一大堆问题致使机械通气患者难以回答而丧失信心。在努力猜测通气患者的需要之前,应该充分给患者用手势来表达和交流他们需要的机会。
3.用图画板或词组卡片 对于那些听不懂医生的话或不会讲中文的患者,用一些简明易懂的图画纸板,并配合手势来进行交流是有效的。这些图画纸板上画的通常是患者日常需要的东西或人,例如便盆、一杯水、药品、家属、医生、护士等等。这些图画板可以利用小儿的看图识字卡片来做,或将画报杂志上的画剪贴到硬纸板上,也可根据机械通气患者这组特殊人群的需要自己绘制。
识字的患者也可以用一些词组或短句卡片来进行表达和交流,这些词组、卡片的内容当然也是这些患者经常需要表达或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