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望诊 应首先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循环系统对大脑的供血是否充足),然后看低垂部位是否有水肿、颈静脉是否充盈或怒张、肢端末梢是否有发绀、是否有低血容量的表现:眼窝凹陷、皮肤黏膜干燥。
颈静脉压的评估对于判断中心静脉压是有帮助的。颈静脉压升高应考虑高血容量、右心衰竭、心脏压塞或上腔静脉阻塞。正常人在坐位或立位不应看到颈静脉,仅在卧位时锁骨上一小段(不超过全长的1/3)可以看到。如果颈静脉充盈(充盈程度严重时称为怒张)即应考虑以上的诊断。相反,如果患者在仰卧位呼气末时颈外静脉是低平萎陷的,即以上诊断的可能性不大,患者的血容量可能是低的。
2.触诊 周围脉搏微弱或触不到、肢体发凉表明是低血容量状态。脉搏洪大、肢体温暖则说明血容量不低。周围脉搏的触诊也可检查患者的心率和心律,但这有局限性。最好摸大血管,如颈动脉、股动脉的搏动,或用听诊器在心前区听诊,尤其是心律失常的患者,因为较小的搏动(如室性期前收缩)没有足够的力量传导到周围血管因而可触不到。如果脉搏强度有明显的波动,并与呼吸周期相关,则提示低血容量或心脏压塞,即应对奇脉做进一步的定量测定。
3.听诊 心脏的听诊十分重要,应听诊心脏的各瓣膜区,鉴定是否有瓣膜关闭不全或狭窄的杂音,或其他病理性杂音、心包摩擦音等。在心脏听诊的同时触诊心脏的搏动有重要的辅助价值,尤其是对心动过速的患者,在难以区别杂音是收缩期杂音还是舒张期杂音的时候。对瓣膜关闭不全和狭窄的治疗是明显不同的,这突出表明了临床检查时正确鉴别杂音性质的重要性。
4.小结 临床检查简单易行,应成为每位ICU医生的基本功,经常反复地应用。但它有两个最明显的缺陷:即检查间歇而不持续,检查结果有一定主观性。因此,对于ICU危重病患者应该用更持续、更客观的方法来评估患者的心血管功能。这就导致了在ICU,无创监护技术的应用,以弥补临床检查的不足。以下主要讲述心血管系统的无创监护技术,至于有创性监护技术,则在本篇第58章中详细讲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