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颅脑显像操作

颅脑显像操作

时间:2023-03-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②注射FDG之前,采用指尖采血法测量患者血糖水平。图像采集和重建:根据扫描计划,先行多层CT扫描,由头顶向颅底扫描,扫描参数为120kV、200mA、层厚5mm、间隔4.25mm、FOV 25cm,再行PET采集,层厚为5mm、间隔4.25mm、FOV 25cm,3D采集模式采用FORE-Iterative重建,重建矩阵为128×128。若发现PET在采集过程中有移动,应重新采集。

1.适应证

(1)癫 患者致癫 灶的定位诊断。

(2)颅内肿瘤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3)颅内脑肿瘤治疗后的变化(瘢痕、放射性坏死)与肿瘤复发残余的鉴别诊断。

(4)脑功能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5)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

2.检查程序

(1)检查前患者准备:①注射FDG。一般要求至少禁食4~6h(除水和治疗用药外),以减少人体正常组织器官的葡萄糖生理性摄取(如心脏、肌肉等),并保证病变组织对FDG的优先摄取。②注射FDG之前,采用指尖采血法测量患者血糖水平。在6.7mmol/L(120mg/dl)以下为最佳,若>8.3mmol/L(150mg/dl),则应考虑应用胰岛素。但一般情况下,尽量不用胰岛素,因为胰岛素会引起肌肉摄取FDG增加,增加本底噪声,对病变的检出有一定的影响。③注射FDG之前,应嘱患者躺在光线较暗的房间内休息至少5min;注射FDG之后,嘱患者尽量保持放松体位和休息状态,避免不必要的运动和言谈,继续在光线较暗的房间内休息30min。④对疼痛患者需使用镇痛药的,检查前可继续用药,预约时应向患者说明并嘱其携带检查当日所需的镇痛药;癫 患者可在注射5min后服用当天上午应用的药物。

(2)采集体位:采集图像时对患者最基本的要求是患者在检查进行中应保持体位固定不动。摆位应尽量使患者感到舒适,参考听眦线并利用激光线及体表标志进行定位。

(3)图像采集和重建:根据扫描计划,先行多层CT扫描,由头顶向颅底扫描,扫描参数为120kV、200mA、层厚5mm、间隔4.25mm、FOV 25cm,再行PET采集,层厚为5mm、间隔4.25mm、FOV 25cm,3D采集模式采用FORE-Iterative重建,重建矩阵为128×128。若发现PET在采集过程中有移动,应重新采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