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融合技术可以被分成三个水平层面,一是视觉水平融合,二是软件水平融合,三是硬件水平融合。每一种融合都有其长处、弱点和内在固有的技术问题。所谓视觉融合,是指将两张不同扫描模式的图像用肉眼进行分析比较,这是目前最常用的融合方式,在多种影像手段之间比较时早已存在,视觉融合主要依靠临床经验。所谓软件融合,是指将两种扫描模式的图像整合在一种图像输出模式上,扫描时要求精确的位置配准,利用融合软件进行图像实时融合。真正的硬件融合目前还不存在。目前,将PET/CT融合图像称为硬件融合还是软件融合仍存在着很大的争议。PET、CT各自独立扫描完成数据采集重建,然后利用软件将PET图像投影于CT图像上,这种PET/CT扫描方式国外称为混合型PET/CT扫描(hybrid PET/CT scanner)。这种软件层次上融合技术的重要缺陷是PET图像与CT图像并不完全精确配准,指在自主运动与不自主运动器官的配准存在偏差。真正的硬件融合应是一个探测器系统同时采集两种图像数据,将两种数据完全整合在一起输出。融合的模式上存在的争论,主要存在于不同的厂家之间及物理学者之间,医师关心的是精确融合的问题。也有人认为,目前的PET/CT融合方式就是硬件融合,而软件融合是指非同机融合,Lardinois据此标准研究比较了肺癌的硬件融合(PET/CT)与单独CT、单独PET视觉融合的相关性,而软件融合没有列入其中,以病理组织细胞学作为“金标准”进行评价,作者发现PET/CT在原发肿瘤的分期方面较单独的PET、CT或者视觉融合更加精确,并认为PET/CT较视觉融合提供超过41%的额外信息,包括提供肿瘤更精确的位置,更精确的胸壁受侵犯情况,纵隔转移情况,以及鉴别肿瘤与肿瘤周边感染及肺不张,最关键的问题还可能改变患者的治疗计划。不管怎样,图像融合技术实现了PET图像与CT图像的完美结合,这项技术一经出现便很快被临床医师接受,目前已经实现了三维图像融合技术(图6-5)。
图6-5 右侧升结肠癌三维融合图像
腹部血管MSCTA造影VR重建,腹部血管MSCTA三维图像与PET三维图像融合,显示肿瘤所在部位(蓝色)及与重要血管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