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及在宫颈癌显像中的应用

及在宫颈癌显像中的应用

时间:2023-03-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Sugawara等对21例宫颈癌患者分别进行了PET和CT显像,在这些患者中7例经病理证实有淋巴结转移,PET发现6例(86%),CT仅发现4例(57%),在该研究中,PET和CT均未出现假阳性表现。在Ryu等对249例治疗后宫颈癌患者的研究中,PET发现早期复发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达到90%及76%。

1.PET显像在宫颈癌中的应用 PET在宫颈癌中的应用主要着重于判别分期、判断有无复发、监测疗效及估计预后,而在原发肿瘤良恶性判断方面应用较少。PET在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方面有一定优势。Sugawara等对21例宫颈癌患者分别进行了PET和CT显像,在这些患者中7例经病理证实有淋巴结转移,PET发现6例(86%),CT仅发现4例(57%),在该研究中,PET和CT均未出现假阳性表现。在Lin等对50例进展期宫颈癌的PET和CT显像比较研究中,CT未见出现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者,而PET则发现了14例淋巴结转移,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6%及94%(该研究以术中腹膜后探查所得病理为最终诊断标准)。在PET与MRI的比较研究中,Reinhardt等对35例FIGO分期Ⅰb和Ⅱ期的宫颈癌患者进行术前显像,结果显示PET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1%和100%,而MRI为73%和83%,PET的阳性预测值为100%,而MRI为67%。Scheidler等对大宗数据的荟萃分析表明,PET对宫颈癌患者淋巴结分期的灵敏度为75%~100%,特异性为92%~100%,显著高于CT和MRI(分别为38%~89%及78%~99%)。但研究也提示由于有些转移灶属微转移,利用PET、CT及MRI等影像学手段均无法检出,仍需手术或侵入性检查方法检出。

PET在判断宫颈癌复发与否及有无远处转移上有重要价值。在Ryu等对249例治疗后宫颈癌患者的研究中,PET发现早期复发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达到90%及76%。Havrilesky等对28名患者的研究得到了类似的结果,PET在判断有无复发上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6%和87%。宫颈癌治疗失败病例中,盆腔内复发占大多数,远处转移文献报道发生率为11%~16%,转移部位以骨转移居首位,占28.6%,其中腰骶椎居多,坐骨、耻骨次之,另外还有远处淋巴结转移、肺转移、肝转移等,PET显像多表现位转移灶放射性高浓聚,诊断准确性较高(图13-4)。

PET在宫颈癌预后判断上有重要意义。Grigsby等回顾性分析了1998年3月至2001年8月间Washington大学的76例宫颈浸润癌病历记录,包括临床病史、查体、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宫颈活检及治疗前后全身FDG PET等,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所有患者均有宫颈部FDG摄取异常,治疗后PET像上宫颈部无异常FDG摄取者2年生存率为76%,而持续异常摄取者为37%,出现新发部位异常摄取者为0。2年生存率在盆腔淋巴结有无异常FDG摄取者中分别为33%和74%,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有无摄取者中分别为33%和78%,在锁骨上淋巴结有无摄取者中分别为0和73%。预后多变量分析表明,PET可有效地对宫颈癌患者预后进行判断。Singh等的研究也取得类似结果,在对47例宫颈癌患者的随访中PET像未见淋巴结转移者的3年存活率约为73%,仅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者的3年存活率约为58%,盆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者的3年存活率约为29%,而盆腔、腹膜后及锁骨上均有淋巴结转移者3年存活率为0。

图13-4 宫颈癌术后

女性,42岁,宫颈癌术后2年余,现多项肿瘤标志物升高,行PET/CT全身检查判断有无肿瘤复发、转移;PET/CT检查示子宫呈术后缺如,局部PET未见异常放射性浓聚,右盆壁内侧(右中、下输尿管周围)可见肿大淋巴结影,PET显像可见放射性浓聚,SUV约4.4;结节与输尿管分界不清;腹膜后可见多个肿大淋巴结,呈放射性浓聚,SUV为3.6~3.8,考虑该患者术后局部未见肿瘤复发,盆腔内及腹膜后多发肿瘤淋巴结转移伴右输尿管侵犯;后患者行病灶部位放疗及全身化疗后,各项肿瘤标志物降低

2.PET/CT融合显像 PET/CT在子宫颈癌诊断中与单独PET及单独CT准确性相比均有明显提高,子宫颈处相对于宫腔生理性摄取较为少见,若可见异常放射性浓聚,且相应部位CT可见子宫颈增粗,在排除炎症性病变的情况下,应高度怀疑为宫颈癌,若膀胱放射性摄取过高,影响病灶判读,应考虑行延迟扫描以明确诊断(图13-5,图13-6)。PET/CT融合显像在判读宫颈癌有无复发、判读宫颈癌分期上也有重要价值。

图13-5 宫颈癌

女性,46岁,接触性阴道流血1个月余就诊,行PET/CT全身检查,见子宫颈部明显增粗,PET显像可见放射性浓聚,SUV 为20.6,子宫腔增大,子宫体部未见异常放射性浓聚灶。全身其他部位未见异常高代谢灶;后行手术治疗,病理证实为中、低分化、大细胞非角化型鳞癌

图13-6 宫颈癌

女性,40岁,宫颈活检示宫颈中-高分化鳞癌,浸润性生长,行PET/CT检查判断分期;PET/CT检查示子宫颈部可见一结节样放射性浓聚灶,大小约1.0cm×1.2cm,SUV约5.2,余部位未见异常高代谢灶;后行手术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