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G PET在评价放疗效果上有重要的价值。然而,放疗造成的损伤可导致假阴性或假阳性出现。主要是认为放疗后局部组织所产生的炎症反应同样可以表现为代谢增强,从而干扰复发性肿瘤的诊断。对放疗后何时行FDG PET检查才能做出正确的疗效判断,目前仍存在争议。如有研究者观察了44例复发性结肠癌患者,经放疗后尽管临床疗效很好,但PET显像却只有50%的患者显示FDG下降,认为是由于放疗后局部炎症反应所致的葡萄糖代谢增高,因此难以与周边肿瘤组织复发鉴别。Rege S等对12例头颈部鳞癌患者于放疗前、中和放疗后6周分别行FDG PET检查,发现原发肿瘤对FDG的摄取于放疗初期(<20Gy)时增加,而于放疗后期(>45Gy)时减少,正常组织对FDG的摄取没有显著变化。治疗后SUV值下降超过50%的患者局部控制率较高,对治疗有反应的肿瘤SUV值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对治疗抗拒的患者,肿瘤SUV值升高。该研究者认为,放疗结束后1个月SUV值稳定在高水平提示肿瘤残存,而放疗开始后不久的SUV值变化会导致假阳性结果。Greven对头颈部鳞癌患者于放疗前、放疗后1个月(n=22)、6个月(n=18)分别行FDG PET检查,结果放疗后1个月经病理组织学证实有肿瘤残存的9例患者中,PET发现了6例,有3例假阴性;而放疗后6个月PET发现了所有有肿瘤残存的病例,没有假阴性结果。该作者认为,放疗后1个月以内肿瘤细胞对FDG摄取的改变是肿瘤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及己糖激酶和血液供应改变导致的,而不是由于肿瘤细胞死亡导致的。放疗后4个月行FDG PET检查对于评价治疗效果更精确。此外,也有人建议将PET复查推迟至放疗后6个月,此时炎症反应已消失,而肿瘤复发所致的显像改变将持续存在,更利于放射性损伤与肿瘤复发的鉴别。总之,目前放疗后最佳评价时间尚不能确定,因为不同肿瘤类型,不同治疗反应及不同的显示药物导致的结果均不一致,放疗后时间越长,对复发性肿瘤的诊断干扰就越小,评价的准确性越高,但最佳时间尚需进一步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