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典型临床表现:手腕、指缝、手背、前臂肌肤剧烈瘙痒,皮肤焮红肿胀,丘疹,风团,浮肿,搔之更甚,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外用药物治疗偏方
偏方1
【组方】 蒲公英30克。
【功效】 清热解毒,除湿止痒。适用于风热壅盛型漆性皮炎,皮肤焮红肿胀者。
【制法】 上药加水500毫升浸泡后煎煮30分钟,弃渣留汁。
【用法】 待药液温度适宜后外洗患处,每天2次。
【疗程】 连续外用5天为1个疗程,外用2~3个疗程。
【注意事项】 本方只可外用,不可口服。
【来源】 《中医皮肤病学》
偏方2
【组方】 野菊花30克。
【功效】 清热疏风解毒。适用于风热壅盛型漆性皮炎,皮肤焮红肿胀瘙痒者。
【制法】 上药加水500毫升浸泡后煎煮30分钟,弃渣留汁。
【用法】 待药液温度适宜后外洗患处,每天2次。
【疗程】 连续外用5天为1个疗程,外用2~3个疗程。
【注意事项】 本方只可外用,不可口服。
【来源】 《中医皮肤病学》
偏方3
【组方】 生山楂40克,生大黄30克,芒硝20克。
【功效】 清热泻火,解毒止痒。适用于风热壅盛型漆性皮炎,皮肤焮红肿胀者。
【制法】 上药加水2000毫升浸泡后煎煮30分钟,弃渣留汁。
【用法】 待药液温度适宜后湿敷或外洗患处,每天1剂,每天敷洗2~3次,每次15分钟。
【疗程】 连续外用5天为1个疗程,外用2~3个疗程。
【注意事项】 本方只可外用,不可口服。
【来源】 《新编中医皮肤病学》
偏方4
【组方】 生山楂40克,生大黄30克。
【功效】 清热解毒止痒。适用于风热壅盛型漆性皮炎,皮肤焮红肿胀者。
【制法】 上药加水2000毫升浸泡后煎煮30分钟,弃渣留汁。
【用法】 待药液温度适宜后湿敷或外洗患处,每天1剂,每天敷洗2~3次,每次15分钟。
【疗程】 连续外用5天为1个疗程,服用2~3个疗程。
【注意事项】 本方只可外用,不可口服。
【来源】 《新编中医皮肤病学》
偏方5
【组方】 韭菜嫩叶适量。
【功效】 清热除湿止痒。适用于风热壅盛型漆性皮炎,皮肤焮红肿胀瘙痒者。
【制法】 将韭菜嫩叶用火烘烤。
【用法】 趁热搓搽患处,每天3~4次。
【疗程】 连续外用5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即愈。
【注意事项】 本方只可外用,不可口服。
【来源】 《新编中医皮肤病学》
偏方6
【组方】 生椒叶适量。
【功效】 清热除湿止痒。适用于风热壅盛型漆性皮炎,皮肤焮红瘙痒者。
【制法】 上药加水1000毫升浸泡后煎煮30分钟,弃渣留汁。
【用法】 待药液温度适宜后外洗患处,每天3~4次。
【疗程】 连续外用5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即愈。
【注意事项】 本方只可外用,不可口服。
【来源】 《内外十三科验方五千种》
偏方7
【组方】 杉木适量。
【功效】 清热除湿止痒。适用于风热壅盛型漆性皮炎,皮肤焮红肿胀者。
【制法】 上药加水1000毫升浸泡后煎煮30分钟,弃渣留汁。
【用法】 待药液温度适宜后外洗患处,每天3~4次。
【疗程】 连续外用5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即愈。
【注意事项】 本方只可外用,不可口服。
【来源】 《内外十三科验方五千种》
偏方8
【组方】 螃蟹壳适量,麻油少许。
【功效】 清热除湿止痒。适用于风热壅盛型漆性皮炎,皮肤焮红,肿胀者。
【制法】 将螃蟹壳烧灰,麻油调匀。
【用法】 外敷患处,每天3~4次。
【疗程】 连续外用5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即愈。
【注意事项】 本方只可外用,不可口服。
【来源】 《内外十三科验方五千种》
偏方9
【组方】 樟脑10壳,麻油适量。
【功效】 清热除湿止痒。适用于风热壅盛型漆性皮炎,皮肤焮红者。
【制法】 将樟脑研细末,麻油调匀。
【用法】 外敷患处,每天3~4次。
【疗程】 连续外用5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即愈。
【注意事项】 本方只可外用,不可口服。
【来源】 《内外十三科验方五千种》
偏方10
【组方】 白果适量。
【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适用于风热壅盛型漆性皮炎,皮肤焮红肿胀者。
【制法】 上药加水1000毫升浸泡后煎煮30分钟,弃渣留汁。
【用法】 待药液温度适宜后外洗患处,每天2次。
【疗程】 连续外用3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即愈。
【注意事项】 本方只可外用,不可口服。
【来源】 《内外十三科验方五千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