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典型临床表现:病势较重,有高热头痛,恶心烦躁,口渴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或溏薄。皮肤及黏膜焮红、灼热、肿胀、大疱、剥脱、糜烂、坏死等。舌红,苔黄腻,脉洪大或滑数。
(1)内服药物治疗偏方
偏方1
【组方】 金银花、黄柏、紫花地丁、连翘各50克,生甘草20克,牛蒡子6克。
【功效】 清热凉血解毒。适用于热毒夹湿型药物性皮炎,皮疹焮红灼热,肿胀瘙痒者。
【制法】 将上药加水1000毫升浸泡后,煎煮30分钟,弃渣留汁。
【服法】 每天1剂,分3次服。
【疗程】 连续服用5天为1个疗程,服用1~2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1~2天。
【注意事项】 无特殊注意事项。
【来源】 民间
偏方2
【组方】 升麻、甘草、僵蚕各10克,葛根20克,白芷15克,蝉蜕7.5克。
【功效】 疏风凉血解毒。适用于热毒夹湿型药物性皮炎,皮疹焮红灼热,肿胀瘙痒者。
【制法】 上药加水1000毫升浸泡后,煎煮30分钟,弃渣留汁。
【服法】 每天1剂,分3次服。
【疗程】 连续服用5天为1个疗程,服用1~2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1~2天。
【注意事项】 无特殊注意事项。
【来源】 民间
偏方3
【组方】 羚羊角3克,生地黄、紫草、生石膏各30克,牡丹皮、赤芍、知母各15克,丹参20克。
【功效】 清热凉血解毒。适用于热毒夹湿型药物性皮炎,皮疹焮红灼热,肿胀大疱糜烂,自觉瘙痒者。
【制法】 将上药加水1000毫升浸泡后,煎煮30分钟,弃渣留汁。
【服法】 每天1剂,分2次服用。
【疗程】 连续服用5天为1个疗程,服用1~2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1~2天。
【注意事项】 无特殊注意事项。
【来源】 民间
偏方4
【组方】 防风15克,地肤子、赤芍、金银花、生地黄各20克,川芎、桂枝各10克,石膏、蝉蜕各30克。
【功效】 凉血活血解毒。适用于热毒夹湿型药物性皮炎,皮疹焮红灼热,肿胀大疱糜烂,自觉瘙痒者。
【制法】 上药加水1000毫升浸泡后,煎煮30分钟,弃渣留汁。
【服法】 每天1剂,分3次服。
【疗程】 连续服用5天为1个疗程,服用1~2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1~2天。
【注意事项】 无特殊注意事项。
【来源】 民间
偏方5
【组方】 生地黄、牡丹皮、茜草、连翘、菊花、金银花各20克,赤芍、防风、荆芥、蝉蜕、牛蒡子各15克。
【功效】 清热凉血解毒。适用于热毒夹湿型药物性皮炎,皮疹焮红灼热,肿胀大疱糜烂,自觉瘙痒者。
【制法】 将上药加水1000毫升浸泡后,煎煮30分钟,弃渣留汁。
【服法】 每天1剂,分2次服用。
【疗程】 连续服用5天为1个疗程,服用1~2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1~2天。
【注意事项】 无特殊注意事项。
【来源】 民间
偏方6
【组方】 牡丹皮、金银花、紫草、丹参、生槐花、赤芍、黄芩、制大黄各9克,茯苓皮15克,甘草6克。
【功效】 清热凉血解毒。适用于热毒夹湿型药物性皮炎,皮疹焮红灼热,肿胀大疱糜烂,自觉瘙痒者。
【制法】 上药加水1000毫升浸泡后,煎煮30分钟,弃渣留汁。
【服法】 每天1剂,分2次服用。
【疗程】 连续服用5天为1个疗程,服用1~2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1~2天。
【注意事项】 无特殊注意事项。
【来源】 《皮肤性病验方精编》
(2)外用药物治疗偏方
偏方1
【组方】 石膏120克,青黛12克,麻油适量。
【功效】 清热燥湿,解毒消肿。适用于热毒夹湿型药物性皮炎,皮疹焮红灼热,肿胀大疱糜烂,自觉瘙痒发热者。
【制法】 上药共研细末,过100目筛,麻油调匀。
【用法】 外搽患处,每天1~2次。
【疗程】 连续外用5天为1个疗程,外用1~2个疗程。
【注意事项】 本方只可外用,不可口服。
【来源】 民间
偏方2
【组方】 炉甘石、石决明、煅龙骨各30克,熟石膏、松花粉各60克,枯矾15克,冰片6克。
【功效】 清热燥湿敛疮。适用于热毒夹湿型药物性皮炎,皮疹焮红灼热,肿胀大疱糜烂,自觉瘙痒,口渴者。
【制法】 上药共研细末。
【用法】 外敷患处,每天3次。
【疗程】 连续外用5天为1个疗程,外用1~2个疗程。
【注意事项】 本方只可外用,不可口服。
【来源】 民间
偏方3
【组方】 苦参30克,蛇床子20克,黄柏15克,荆芥、生苍术各12克。
【功效】 清热燥湿,解毒止痒。适用于热毒夹湿型药物性皮炎,皮疹焮红灼热,肿胀大疱糜烂,自觉瘙痒者。
【制法】 上药加水2000毫升浸泡后,煎煮30分钟,弃渣留汁。
【用法】 待药液温度适宜后外洗患处,每天1~2次。
【疗程】 连续外用5天为1个疗程,外用1~2个疗程。
【注意事项】 本方只可外用,不可口服。
【来源】 民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