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投资是通向中产阶级的必然途径——《富爸爸投资指南》读后感
管理处工程科 李玉梅
《穷爸爸富爸爸》系列理财读物是美国作家罗伯特·清崎的理财畅销书,据说已经发行了109个国家和地区,共销售2 900万册,在现在这样信息爆炸的年代和获取信息多元化的时代,传统纸介质读物能做到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既然这样,那么这一套系列书必然有其过人之处,其实总体看下来,每本书大同小异,只不过把作者的基本观点和理念按照运用方面的不同分别进行具体描述。比如在《财务自由之路》中主要阐述的是理财观念,在《穷爸爸富爸爸》中阐述的是如何教育子女树立正确的财务观念,这本《投资指南》说的是成年人怎样通过投资成为一个经济独立和富有理财意识的中产阶级。在社会相对安定的情况下,理财和投资是社会成员增加财富的主要途径,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计划,并坚定不移地实施和执行它,必然会到达财富的彼岸。
在书中,作者把社会成员分成了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的人都具备了一定的理财基础,受过一定的教育。这四种类型是雇员或公务员、自由职业者或小企业主、企业主、投资者,然后他反复强调的是四种类型成员(家庭)不同的财务模式,E(雇员或公务员)的模式是收入到手后主要用于家庭和个人的开支,剩下的部分用于储蓄;S(自由职业者或小企业主)在中国也称为个体户或高薪者,这部分人的收入相比起雇员要丰厚,但是他们的相似之处在于如果他们不工作就会丧失收入来源。对于B(企业主)和I(投资者)来说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如果他们不工作但是收入来源仍然是稳定,当然我想如果不工作收入是会减少的,至少不会持续增加。作者根据这些特点把收入分成了主动收入和被动收入,需要工作才能获得的收入是主动收入;不需要工作就可以获得的收入是被动收入。由此他得出结论:被动收入多的人会越来越富;而依靠主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会越来越穷。我觉得本书的作者反复强调的就是这种“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悖论,是社会成员现有经济基础决定了处于何种类型,而不是社会成员的主观意识决定自己要处于何种类型。同时作者反复批驳前两类人的理财观点也显得理论不足而苍白无力。社会成员的收入决定了他们的支出计划和机构,不可能超出收入的水平向企业主和投资者一样进行投资,而且投资者和企业主家庭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也远远小于雇员和个体户。
虽然有些失望,但我还是坚持读下去,作者的闪光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作者认为要把收入尽量地节省下来,投资于保险、黄金、有价证券、房地产和其他可以带来稳定收益的产品。他批驳了要懂得花钱才能赚钱的观点,每一分钱都可能带来未来不止一分的收益,因此找到合法稳定的投资渠道并按照计划进行投资是雇员和小业主必然的选择。
二是制订财务计划,并坚持实施下去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
三是致富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多赚钱,一种是少欲望。作者认为大多数人对这两种方法都做不到。在书中,作者提倡了节俭,他认为这是投资致富的第一步,把节俭下来的现金用于投资和办好企业。在中国出现新的两类人群,一个是“卡奴”,一个是“房奴”。都是因为超前消费而导致了沉重的财务负担,生活举步维艰,这是需要反省和检讨的,这就是所谓的欲望导致的超前消费,生活必需品是要购买的,但是一些诸如奢侈品,超越承受能力的住房、汽车真的应该好好考虑值不值得去购置。
四是学习,不停地学习,他认为学习是不断完善投资计划、规避投资风险、获得稳定投资收益的保障。
同时,作者还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作者认为通过读书学习,并身体力行地去实践,不仅有助于转变理财观念,更能扭转自己的财务情况,向财务自由的幸福生活迈进,这一点我也认同。
闭卷而思,尽信书不如无书,但开卷有益却是不争的事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