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典型临床表现:皮损表面糜烂,渗液有黄色油腻性痂皮,有腥臭味,伴口苦纳差,脘腹痞闷,尿赤便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1)内服药物治疗偏方
偏方1
【组方】 山楂60克,陈皮10克,甘草6克。
【功效】 清热散结行滞。适用于湿热郁结型脂溢性皮炎伴口苦纳差,脘腹痞闷者。
【制法】 上药用水1000毫升浸泡后煎煮30分钟,弃渣留汁。
【服法】 每天1剂,分2次服用。
【疗程】 连续服用7天为1个疗程,服用2~3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2~3天。
【注意事项】 无特殊注意事项。
【来源】 《新编中医皮肤病学》
偏方2
【组方】 龙胆草、槐花、生地黄各10克,当归15克,刺蒺藜、黄柏各12克,薏苡仁30克。
【功效】 清热利湿。适用于湿热郁结型脂溢性皮炎,皮损表面糜烂渗液,有黄色油腻性痂皮者。
【制法】 上药用水2000毫升浸泡后煎煮30分钟,弃渣留汁。
【服法】 每天1剂,分2次服用。
【疗程】 连续服用7天为1个疗程,服用2~3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2~3天。
【注意事项】 无特殊注意事项。
【来源】 《皮肤性病验方精编》
偏方3
【组方】 马齿苋、萝卜缨、薏苡仁各30克。
【功效】 清热利湿。适用于湿热郁结型脂溢性皮炎,皮损表面糜烂,渗液呈黄色者。
【制法】 上药用水2000毫升浸泡后煎煮30分钟,弃渣留汁。
【服法】 每天1剂,分2次服用。
【疗程】 连续服用7天为1个疗程,服用2~3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2~3天。
【注意事项】 无特殊注意事项。
【来源】 《皮肤性病验方精编》
偏方4
【组方】 山楂60~120克,荷叶1张,生甘草适量。
【功效】 清热解毒,活血利湿。适用于湿热郁结型脂溢性皮炎,皮损表面糜烂,伴口苦纳差者。
【制法】 上药用水1 500毫升浸泡后煎煮30分钟,弃渣留汁。
【服法】 每天1剂,分3次服用。
【疗程】 连续服用7天为1个疗程,服3~4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2~3天。
【注意事项】 无特殊注意事项。
【来源】 《皮肤性病验方精编》
偏方5
【组方】 绿茶2克,山楂片25克。
【功效】 清热除湿行滞。适用于湿热郁结型脂溢性皮炎,皮损表面糜烂,伴口苦纳差者。
【制法】 上药用水400毫升浸泡后煎煮30分钟,弃渣留汁。
【服法】 每天1剂,分2次服用。
【疗程】 连续服用7天为1个疗程,服用2~3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2~3天。
【注意事项】 无特殊注意事项。
【来源】 《皮肤性病验方精编》
偏方6
【组方】 熟地黄15克,当归、荆芥、刺蒺藜、苍术、苦参、麻仁各9克,甘草6克。
【功效】 清热利湿,疏风止痒。适用于湿热郁结型脂溢性皮炎,皮损表面糜烂,渗液呈黄色者。
【制法】 上药用水1000毫升浸泡后煎煮30分钟,弃渣留汁。
【服法】 每天1剂,分2次服用。
【疗程】 连续服用7天为1个疗程,服用2~3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2~3天。
【注意事项】 无特殊注意事项。
【来源】 《皮肤性病验方精编》
偏方7
【组方】 生地黄、生石膏各30克,当归、荆芥、苦参、刺蒺藜、知母各9克,蝉蜕、生甘草各6克。
【功效】 清热利湿,疏风止痒。适用于湿热郁结型脂溢性皮炎,皮损表面糜烂,渗液呈黄色者。
【制法】 上药用水1000毫升浸泡后煎煮30分钟,弃渣留汁。
【服法】 每天1剂,分2次服用。
【疗程】 连续服用7天为1个疗程,服用2~3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2~3天。
【注意事项】 无特殊注意事项。
【来源】 《皮肤性病验方精编》
(2)外用药物治疗偏方
偏方1
【组方】 苍耳子、王不留行各30克,苦参20克,明矾、冰片各10克。
【功效】 清热燥湿,散结行滞。适用于湿热郁结型脂溢性皮炎,皮损表面糜烂,渗液呈黄色油腻性痂皮者。
【制法】 上药用水3000毫升浸泡后煎煮30分钟,弃渣留汁。
【用法】 待药液温度适宜后外洗患处,每天2次。
【疗程】 连续外用7天为1个疗程,外用1~3个疗程。
【注意事项】 本方只可外用,不可口服。
【来源】 《新编中医皮肤病学》
偏方2
【组方】 硫黄粉100克,硼酸250克,碳酸氢钠500克,冰片10克。
【功效】 清热燥湿止痒。适用于湿热郁结型脂溢性皮炎,皮损表面糜烂,渗液呈黄色油腻性痂皮者。
【制法】 上药共研细末,以1∶20比例加温水浸泡。
【用法】 待药液温度适宜后外洗患处,每天1次。
【疗程】 连续外用5天为1个疗程,用1~3个疗程。
【注意事项】 硫黄有毒。本方只可外用,不可口服。
【来源】 民间
偏方3
【组方】 地肤子、白鲜皮、苦参、白芷各20克,侧柏叶30克,大黄、土荆皮、川椒、黄柏各15克,连翘25克。
【功效】 清热燥湿止痒。适用于湿热郁结型脂溢性皮炎,皮损表面糜烂,渗液呈黄色油腻性痂皮者。
【制法】 上药用水3000毫升浸泡后煎煮30分钟,弃渣留汁。
【用法】 待药液温度适宜后外洗患处,每天2次,每剂用2~3天。
【疗程】 连续外用3剂为1个疗程,用1~3个疗程。
【注意事项】 本方只可外用,不可口服。
【来源】 《新编中医皮肤病学》
偏方4
【组方】 生姜250克,食盐适量。
【功效】 清热解毒止痒。适用于湿热郁结型脂溢性皮炎,皮损表面糜烂,渗液呈黄色者。
【制法】 将生姜洗净,捣烂取汁。
【用法】 浓盐水洗净患处拭干,再用棉签蘸取生姜汁涂患处。
【疗程】 每周1次。
【注意事项】 本方只可外用,不可口服。
【来源】 《皮肤性病验方精编》
偏方5
【组方】 花椒(炒熟)60克,轻粉(微煅)、硫黄(微煅)、枯矾、碱式碳酸铜(炒)各30克,麻油适量。
【功效】 清热解毒,收湿止痒。适用于湿热郁结型脂溢性皮炎,皮损表面糜烂,渗液呈黄色油腻性痂皮者。
【制法】 上药共研细末,麻油调匀。
【用法】 外涂患处,每天2次。
【疗程】 连续外用5天为1个疗程,外用2~3个疗程。
【注意事项】 轻粉有毒不宜久用,防止汞中毒,硫黄、铜绿有毒。本方只可外用,不可口服。
【来源】 民间
偏方6
【组方】 透骨草、侧柏叶各120克,皂角60克,明矾9克。
【功效】 清热燥湿止痒。适用于湿热郁结型脂溢性皮炎,皮损表面糜烂者。
【制法】 上药用水2000毫升浸泡后煎煮10分钟,弃渣留汁。
【用法】 待药液温度适宜后外洗患处,每次15分钟,每周2次。
【疗程】 连续外用7天为1个疗程,外用2~3个疗程。
【注意事项】 本方只可外用,不可口服。
【来源】 民间
偏方7
【组方】 生大黄100克,冰片20克,食醋250毫升。
【功效】 清热利湿,疏风止痒。适用于湿热郁结型脂溢性皮炎,皮损表面糜烂,渗液呈黄色者。
【制法】 上药于食醋中浸泡密封7天,至颜色变成棕褐色。
【用法】 先用75%乙醇消毒患处,再用药液外敷患处,每天3~4次。
【疗程】 连续外用5天为1个疗程,用1~3个疗程。
【注意事项】 本方只可外用,不可口服。
【来源】 《皮肤性病验方精编》
偏方8
【组方】 苦参31克,凤眼草(臭椿的果实)、百部、野菊花各9克,樟脑12.5克,75%乙醇500毫升。
【功效】 清热利湿,疏风止痒。适用于湿热郁结型脂溢性皮炎,皮损表面糜烂,渗液呈黄色油腻性痂皮者。
【制法】 上药前4味在乙醇中浸泡7天,弃渣留汁,再加入樟脑溶化。
【用法】 外敷患处,每天2次。
【疗程】 连续外用5天为1个疗程,外用2~3个疗程。
【注意事项】 本方只可外用,不可口服。
【来源】 《皮肤性病验方精编》
偏方9
【组方】 透骨草、皂角各30克,明矾60克。
【功效】 清热利湿,疏风止痒。适用于湿热郁结型脂溢性皮炎,皮损表面糜烂有渗液者。
【制法】 上药用水2000毫升浸泡后,煎煮30分钟,弃渣留汁。
【用法】 待药液温度适宜后外洗患处,每次15分钟,每天1次。
【疗程】 连续外用7天为1个疗程,外用2~3个疗程。
【注意事项】 本方只可外用,不可口服。
【来源】 民间
偏方10
【组方】 硫黄、生大黄、苦参各等份。
【功效】 清热燥湿止痒。适用于湿热郁结型脂溢性皮炎,皮损表面糜烂,渗液呈黄色油腻性痂皮者。
【制法】 上药共研细末,取9克药粉用温水调匀。
【用法】 先用温水洗头,用药液外洗患处,待5~10分钟后,用香皂或硫黄皂洗净头发,隔天1次。
【疗程】 连续外用7次为1个疗程,外用1~2个疗程。
【注意事项】 硫黄有毒。本方只可外用,不可口服。
【来源】 民间
偏方11
【组方】 甘油1份,醋5份。
【功效】 清热燥湿止痒。适用于湿热郁结型脂溢性皮炎皮损表面糜烂渗液者。
【制法】 将二者混匀。
【用法】 外敷患处,每天2次。
【疗程】 连续外用5次为1个疗程,外用1~2个疗程。
【注意事项】 本方只可外用,不可口服。
【来源】 民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