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泮托拉唑()

泮托拉唑()

时间:2023-03-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药对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亲和力较低,并有Ⅱ期代谢途径,故其他通过该酶系代谢的药物与本药间相互作用较小。本药在肝内经细胞色素P450酶系代谢,并另有Ⅱ期代谢途径,主要代谢物为去甲基泮托拉唑硫酸酯,代谢物大于80%由肾排出,其他经胆汁分泌随粪便排出,本药清除半衰期约为1h。②合并Hp感染的胃、十二指肠溃疡:可每次40mg,每日2次,与2种抗菌药联合应用,1~2周为1个疗程。

【适应证】

(1)消化性溃疡。

(2)反流性食管炎。

(3)与其他抗菌药物联用,治疗Hp感染,减少消化性溃疡复发。

【药理作用】 泮托拉唑为第三代质子泵抑制药,呈弱碱性,在弱酸环境中比同类药物更为稳定,被激活后仅与质子泵上活化部位两个位点结合(而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则显示更多的与活化无关的结合位点),从分子水平上体现出与质子泵结合的高度选择性。同时,还能减少胃液分泌量并抑制胃蛋白酶的分泌及活性。此外,本药可抑制Hp生长,但单用对Hp无根除作用,与抗菌药联用能彻底根除Hp。本药对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亲和力较低,并有Ⅱ期代谢途径,故其他通过该酶系代谢的药物与本药间相互作用较小。

【药动学】 本药生物利用度高且相对稳定,单次和多次给药后的生物利用度均保持在77%左右,食物或其他抗酸药对其无影响。口服40mg肠溶片后,2.5h达血药浓度峰值。经肝脏的首关效应较低,口服或静脉给药10~80mg后,AUC和Cmax均随剂量的增加呈比例上升。其表观分布容积为0.15L/kg,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8%。本药在肝内经细胞色素P450酶系代谢,并另有Ⅱ期代谢途径,主要代谢物为去甲基泮托拉唑硫酸酯,代谢物大于80%由肾排出,其他经胆汁分泌随粪便排出,本药清除半衰期约为1h。

【用法用量】

(1)口服给药:①一般用法:每次40mg,每日1次,早餐前服用。十二指肠溃疡一般疗程2~4周,胃溃疡疗程4~6周,反流性食管炎疗程4~10周。②合并Hp感染的胃、十二指肠溃疡:可每次40mg,每日2次,与2种抗菌药联合应用,1~2周为1个疗程。

(2)静脉滴注:①1次40mg,每日1次,疗程结合临床,通常不超过8周。使用前先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ml溶解,然后再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为15~30min。配制液的pH为9,配制液需在3h内使用。

(3)肾功能不全时剂量:剂量不宜超过每日40mg。

(4)肝功能不全时剂量:严重肝功能衰竭的患者,剂量应减少至隔日40mg。

(5)老年人剂量:剂量不宜超过每日40mg。但在采用根除Hp感染的联合疗法时,老年患者在1周的治疗中也可使用常规剂量,即每次40mg,每日2次。

【给药说明】

(1)用药前须排除胃与食管的恶性病变,以免因症状缓解而延误诊断。

(2)本药口服制剂为肠溶制剂,服用时注意不要嚼服或压碎服用,须整片吞服。

(3)本药注射剂只能用氯化钠注射液或专用溶剂溶解、稀释,禁止用其他溶剂或药物溶解、稀释。药物溶解、稀释后必须在3h内用完。

【不良反应】 本药不良反应较少。偶有恶心、腹泻、上腹痛、腹胀,便秘、头痛、头晕、失眠、嗜睡、皮肤瘙痒、皮疹等症状,极少有个别病例可出现水肿、发热和一过性视力障碍(视物模糊)。大剂量使用时可出现心律失常、氨基转移酶增高、肾功能改变、粒细胞减少等。

【禁忌证】 对本药过敏者、妊娠早期及哺乳期妇女。

【慎用】 肝、肾功能不全者。

【注意事项】

(1)药物对儿童的影响:尚无儿童用药经验。

(2)药物对老年人的影响:老年人用药剂量无需调整。

(3)药物对妊娠的影响:动物实验尚未见本药对胚胎的任何损害。国内资料建议妊娠早期妇女禁用本药。

(4)药物对哺乳的影响:动物实验中可见少量药物分泌入乳汁。哺乳妇女不宜使用。

(5)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对于严重肝功能障碍(肝衰竭)的患者,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肝脏酶学变化。

【药物相互作用】 见第三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