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阿莫西林()

阿莫西林()

时间:2023-03-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治疗敏感细菌所致的尿路感染也获得良好疗效,对感染限于下尿路的患者和不产酶淋球菌尿道炎、宫颈炎。本品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使之迅速成为球形体而破裂溶解。肌内注射与口服同剂量的峰浓度相近,达峰时间约为1h。约60%的口服药量于6h内以原形经肾随尿液排出;部分经胆汁排泄。成人:口服,每次0.5g,每6~8h给予1次,一日剂量不超过4g;肌内注射或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次0.5~1g,一日3~4次。

【适应证】 本品用以治疗伤寒、其他沙门菌感染和伤寒带菌者可获得满意疗效。治疗敏感细菌所致的尿路感染也获得良好疗效,对感染限于下尿路的患者和不产酶淋球菌尿道炎、宫颈炎。肺炎球菌、不产青霉素酶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和流感杆菌所致的耳、鼻、喉感染、呼吸道感染和软组织感染等皆为适应证。

【药理作用】 参见青霉素G钠。本品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使之迅速成为球形体而破裂溶解。本品为半合成的广谱青霉素,属氨基青霉素类。其抗菌作用特点是耐酸性比氨苄西林强(口服等量药物,血药浓度比氨苄西林高1倍),杀菌作用(尤其是对某些链球菌和沙门菌属的杀菌作用)优于氨苄西林。

【药动学】 口服吸收迅速,大部分经胃肠道吸收。肌内注射与口服同剂量的峰浓度相近,达峰时间约为1h。吸收后分布广泛,可透过胎盘。本药半衰期为1~1.3h;严重肾功能不全者半衰期可延长至约7h。单次口服约30%给药量在肝内代谢。约60%的口服药量于6h内以原形经肾随尿液排出;部分经胆汁排泄。血液透析能清除部分药物,但腹膜透析不能清除本药。

【用法用量】

(1)成人:口服,每次0.5g,每6~8h给予1次,一日剂量不超过4g;肌内注射或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次0.5~1g,一日3~4次。

(2)小儿:口服,每日按20~40mg/kg,每8h给1次;肌内注射或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按50~100mg/kg,分3~4次给药。

(3)新生儿和早产儿:每次口服50mg,每12h给1次;严重感染者可每8h给1次。

(4)治疗无并发症的急性尿路感染可予以单次口服本品3g即可,也可于10~12h后再增加一次3g剂量。

(5)对于晚期肾衰竭的患者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在10~50ml/min和小于10ml/min,调整给药间期分别为8~12h和16h。

【给药说明】 参阅青霉素G钠。

(1)空腹或餐后服药,可与牛奶等食物同服。

(2)注射液应新鲜配制。

【不良反应】多见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其次为皮疹;此外尚有药物热、哮喘等。偶有嗜酸粒细胞增多和白细胞降低。

【禁忌证】

(1)对本药或其他青霉素类药过敏者。

(2)巨细胞病毒感染、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患者。

(3)避免用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

【慎用】

(1)肾功能严重损害者。

(2)有哮喘、湿疹、花粉症、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史者。

【注意事项】 参阅青霉素类。

【药物相互作用】 参阅氨苄西林钠。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增强本品对粪肠球菌体外杀菌作用。克拉维酸增强本品对产β-内酰胺酶的细菌的抗菌活性。

【药物配伍】 与硫酸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磷酸克林霉素、盐酸林可霉素、黏菌素甲磺酸钠、多黏菌素B、琥珀氯霉素、红霉素乙基琥珀酸盐和乳糖酸盐、四环素类注射剂、新生霉素、头孢噻吩、万古霉素、两性霉素B、异丙嗪、苯妥英钠、肾上腺素、间羟胺、多巴胺、阿托品、盐酸肼酞嗪、水解蛋白、氯化钙、葡萄糖酸钙、B族维生素、维生素C、含有氨基酸的营养注射剂、多糖(如右旋糖酐-40)和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等药物有配伍禁忌。此外,铜、锌、汞、酸性溶液、氧化剂或还原剂中的羟基化合物及锌化物制造的橡皮管及瓶塞均可使本药活性下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